第46章(第2/3页)

与苍梧山相接的这处是片平原,果真如燕迟所说,敕勒川虽也冷,较之汶阳却好过不少。

这边的雪下的比大齐的早,停的也早,已隐约有了初春的苗头,脚下地上冒出些绿色,看得季怀真精神一震,浑身的懒病都治好了,打发燕迟去骑那匹抗包袱的马。

他单独一骑,不等燕迟给他指路,马鞭高扬、落下,只听骏马一声嘶鸣,竟是比季怀真还要急不可耐,如离弦之箭般,化作一道褐色闪电。

二人一前一后,在敕勒川放肆跑马。

眼前一片毡帐密布,沿着条解冻不久的水源错落分布。男人们聚集在账外,不知商议何事,不时纷纷大笑。有几人搭手滚动圆木,另外的人合力抬着几只被剃了毛的羊,将那羊光秃秃的往地上一放,手起刀落,羊叫戛然而止。

这些人的衣服皆是同一样式,圆领,箭袖,是夷戎人的部落。

已有人看见燕迟,将他认出,嘴里呼喊着什么。季怀真挑眉,向燕迟一望。

燕迟只让他在原地等候,自己拍马上前去交涉。

女人和孩子听到动静,纷纷走出帐中,围着季怀真看,对着他笑。

那目光中带着不加掩饰的好奇,看得季怀真无所适从起来,一般这样多的人围着他,下一刻就是要对他破口大骂,横加指责。

女人们交头接耳,其中一人一拍手掌,跑回帐中,不多时,一膀大腰圆,满面油光的齐人被她们笑着推出来。

那齐人嘴里不住大叫:“别动手,别动手,我干活还不行吗!”仰头间看见骑在马上的季怀真,登时热泪盈眶,大喊道:“是齐人吗?”

季怀真戒备地看着他,倨傲点头。

这人看他气度非凡,颇有眼色地喊了声大人,问季怀真是哪里人。

听到他说上京,更加激动:“竟还是乡党!我这里有咱们临安的茶叶、恭州的柿饼、金水的烧酒,大人快快下马!与我说说,上京现在如何了?”

恰巧此时燕迟回来,对季怀真道:“在这里住上一晚吧,我们夷戎人每年这时候都会祭神,正好给我们碰上了。”

季怀真略一思索,点头应下,别的不说,他还真想念临安的茶叶了。

二人刚一下马,燕迟就被女人和小孩簇拥着,往毡帐里领。

那齐人凑上来,解释道:“随他们去吧,想必是给这位小公子换衣服去了,他们夷戎人就是这样,热情过头,总要人穿他们的衣服。”

他将季怀真领到一处毡帐内,许是已久不见同乡,半点戒备心都无,三言两语间底细交代干净。他原是来夷戎赚钱的茶叶商,不料之前碰上两方打仗,不得归家。后来仗不打了,说要议和,又碰上大雪封山,一通折腾下来竟是在夷戎耽搁了一年之久。

这人将舍不得喝的茶叶掏出来,又翻出套茶具,热水在火上一滚,便被这茶叶商迫不及待地拎下。

他将季怀真奉于上座,那是把柳木打造的椅子,是他千辛万苦一路拉到敕勒川,当做稀罕东西和夷戎人交换兽皮用的,后来一经落难,干脆留着自己用。

这人将热水注入茶具中,往高处一提,一片雾气里,热水如飞瀑般注入茶碗,他又拿碟一扣,得意道:“大人您看好,这可是正经泡茶手艺,小的从临安学的。”

被账内暖风一熏,听着熟悉的乡音,季怀真捻了片茶叶子放在鼻下细细地闻。他也跟着放松起来,衣摆一掀,一腿抬起搁在侧边扶手上,大马金刀地往椅背上一倚。

那茶叶商泡茶手艺生疏,左摇右晃,只学了个皮毛,偏得还要在季怀真面前卖弄,最后盖子一掀,茶味扑鼻。

二人身在敕勒川,心却回了上京。

“大人可吃过湘云斋的糕点?每日卯时,须得是正卯,他们第一笼糕点出炉,往前头一摆,笼屉一掀,那水雾,那糕点香气,隔着几条街都闻得到,去得晚就没了,当真难买。特别是云片糕,没吃过湘云斋的云片糕,又怎敢说去过上京?”

季怀真闭着眼,膝窝往扶手上一架,手肘往膝盖上一撑,偏得腿还不老实地晃着,那副在上京才有的纨绔做派,又顺着他的骨头缝儿,闻着茶味儿冒出来了。

“湘云斋的糕点有甚难买,可等过玲珑轩的烧鸡,又可等过东市,姓张的那家做的烧酒?”

茶叶商一拍大腿:“那酒每年只产三坛,一坛进贡天家,一坛自留,剩下一坛,还只卖给合眼缘之人。”

又道:“大人可吃过西街的卤牛肉?又可去过芳菲尽阁?”

“芳菲尽阁?”季怀真玩味一笑,得意道:“自然,芳菲尽阁,坐落芳菲尽处。”

这茶叶商越说越觉得与季怀真投缘,激动问道:“大人,我这茶如何,是不是一入口,家乡的味道就出来了,是不是就回上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