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2/3页)

余鹤有点想去,他还没有见过穿山甲,这种的动物饲养太过困难,动物园里都见不着,而且他一直很憧憬去傅云峥去过的地方,亲自参与到野生动物的救助中,没准也能给穿山甲扎针灸治病呢。

通过自创的针法治好小野猫的前爪后,余鹤更加坚信只要是哺乳动物都能扎的信念。

傅云峥一瞧余鹤的表现就知道他是想去,便说:“那就去吧,穿山甲一遇见危险就团成球把头藏起来,和你一理亏就用被盖住脑袋很像,没准你们能成为好朋友。”

余鹤瞬间炸毛:“借您吉言!人家穿山甲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您把我和它相提并论真是抬举我了!”

傅云峥笑道:“仙鹤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余鹤:“......”

*

三天后,缅北。

看着眼前褐色的穿山甲,余鹤不得不承认傅云峥形容得很形象。

在察觉到危险时,穿山甲真的会蜷缩成一个球。

救助基地内,工作人员把一只穿山甲从笼子中放出来,对余鹤说:“这只穿山甲伤口已经完全恢复,经过检测已经符合放生条件,您可以和我们一起去山里,把它放归山林。”

救助基地的环境比余鹤想象中还要好,不仅环境干净,墙上还贴着马卡龙色动物图案和缅语写的科普知识,比起救助中心更像是一家私立宠物医院,

笼子里放有树枝和青草,水碗里的水也足够清澈,每一只穿山甲都有专属编号,还建立了电子档案。

眼前的一切和当年脏乱的救助环境大相径庭,连傅云峥都挑不出什么可供改进的地方。

作为捐助人,看到这样整洁的环境,傅云峥和余鹤的心情都很好。

协会副会长双手合十,对傅云峥说了几句缅语,递给帕汀一个文件夹。

“请问您还有哪里不满意,我们一定加紧整改。”帕汀把文件夹转呈给傅去峥,翻译道:“这是我们今年的收支流水账目,请您过目。”

傅云峥说:“不用看了,这里重建后环境不错,我很满意。”

帕汀说:“重建后我们换了一位负责人,现在的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这里有两名兽医,还有一位专门研究穿山中的动物学博士。”

上一季度,仅这家救助中心就救助了十几只穿山甲,存活率高达80%。穿山甲肝解毒功能不强,免疫系统也很脆弱,人工救助存活率能达到80%,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值了。

根据救助档案的记录,眼前这只蜷缩成球的穿山甲编号为2609A2,是上个月从村民的菜地里发现的,腹部被铁丝缠绕,甲片发黑,甲下化脓。

余鹤看着地上的球,疑惑地问:“它总是这样蜷缩起来,救助起来是不是很苦难?”

帕汀把地上的穿山甲抱起来:“是的,为了把那根铁丝绞断,可费了我们好大力气,像它们这样缩起来靠人力是很难拽开的,我们用铁丝钳不断尝试角度去剪,足足用了两个小时,真是个发麻烦的小东西。”

帕汀嘴上说着麻烦,看穿山甲的眼神却带着笑意,就像看自己的孩子。

穿山甲的视觉退化严重,而嗅觉灵敏,它在帕汀怀里似乎闻到熟悉的味道,尾巴渐渐放松,露出原本的样子。

余鹤第一次这样近距离接触穿山甲,看着穿山甲黄豆大的眼睛,余鹤忍不住说:“它的眼睛好小。”

正这时,另一名工作人员拿来一个装着白蚁的玻璃长罐,长罐内部模拟蚁穴,交错纵横,顶部只有一个半公分长的单向小口,采用的乳胶材质,方便穿山甲舌头探入舔食白蚁。

帕汀对余鹤说:“穿山甲每餐最多能吃500克的白蚁,再请它饱餐一顿,然后我们就会把它放回山里,您要喂它吗?”

余鹤摇摇头,对那个装满蚂蚁的玻璃罐敬谢不敏。

工作人员打开玻璃罐,穿山甲很快就闻到了食物的香味,慢吞吞地走向玻璃罐。

帕汀提醒道:“它的舌头很长。”

话音刚落,余鹤就看到一截长长的粉红色舌头‘嗖’一下从穿山甲嘴里吐出来,精准地探进玻璃罐中。

穿山甲给余鹤的感觉一直是慢吞吞的,可它吐舌进食的动作却很快,舌头上分泌出的黏液可以帮助它粘住更多白蚁,不一会儿工夫,密密麻麻的玻璃罐就见了底。

玻璃罐见底后,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除了白蚁还有一些细小的土块和砂石,这些东西和白蚁一起吞进胃里,可以帮助穿山甲磨碎食物。

帕汀将吃饱的穿山甲装进铁笼,放在车上。

余鹤和傅云峥则坐进了另一辆车,驾驶座和副驾驶上坐着两位保镖,后面还跟着一辆车,专门负责保护余鹤和傅云峥。

“好久没经历这阵仗了。”余鹤坐在后座,侧头看向傅云峥:“现在缅北还这么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