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敢情这就是个情调(第2/3页)

只有纪家人气得喲。

他们委实不希望什么恢复高考,因为这样他们家纪成昀跟别人比,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韩家不仅程柠和韩东塬要参加高考,韩一梅也报了。

不过她这一报名,大家却都紧张不已。

因为她这会儿不是一个人,一年前她已经跟费绪结婚,她报名的时候,肚子里的孩子已经八个多月,等一个月后去考试那就是快十个月,可能随时就要在考场上生了。

大家都有些不赞同。

高考是重要,可也没身体重要,这临产最后一个月,本来就辛苦,坐不舒服,躺着也不舒服,喘口气都不舒服,还要备考,还要参加整整三天的考试,人哪里熬得下来?

高考既然恢复了,后面还会有,下一次就是半年后,不行下次考也成啊。

婆家娘家都不赞同,费绪瞅自己媳妇的样子明显就是决心已定,不让她考不是让她过不安生吗?

虽然担心,但还是站到了自己媳妇那边。

他就道:“没事没事,就是个高考,想当年我还是个高考状元呢,我来教她,她也不用怎么备考,不用动手,我动手,我给她读书,给她口头讲,大家都放轻松点,这次考不上,下次再考,这次就当是打发一下时间,也把注意力转开点,别太辛苦了。”

费绪是高考取消前最后一届高考的考生,当初还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北城高考状元。

大家想想也是这才同意了。

韩家人都对费绪十分满意。

韩奶奶更是对他赞不绝口。

韩东塬对读书这事懒洋洋的。

程柠就让他给自己读书,他不肯,她就委屈道:“你看二姐夫都给二姐读书。”

韩东塬敢说“韩一梅她怀孕了,你也怀孕了吗”?

那肯定是断断不敢说的,所以便也只能老老实实的给程柠读起书来。

不过两人的户口关系都在石桥公社那边,得回去那边报名参考,考试也要在合县那边参加。

所以恢复高考的正式通知下来没几天两人就又回了石桥公社。

在广城的时候程柠就搜集了不少的参考资料,都直接托运去了公社那边,等恢复高考的通知下来,她又迅速在北城买了新华书店热门的复习书,一起带着回了公社。

这会儿公社已经炸开了锅。

因为程柠一向注重学习的重要性,厂子里很多知青底子都很不错。

就是很多女知青有个问题,就是结婚了,有孩子了。

知青跟知青结婚的还好些,孩子已经生出来的,就想方设法找人先带一下就是了,以后怎么办,那就等考上了以后再说呗,咬咬牙,总有解决的法子。

像沈青和许冬梅,都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可有些嫁给当地村民,或者正怀着孕月份渐重的知青来说,就有些煎熬了。

蒋姗姗就是。

她嫁给李胜这两年日子过得很不错,前头生了一个儿子已经一岁半,现在又有了身子,跟韩一梅一样,也已经八个多月。

李家算是开明的,但这种情况下也很难支持蒋姗姗去参加高考。

不说她身体熬不熬得住,就算熬得住,她参加高考,没考上也就罢了,这要考上了,等她去读书,两个孩子一个一岁多不到两岁,另一个才三个月,谁带?

李胜吗?

可是李胜也是要参加高考的。

蒋姗姗娘家又帮不上忙,李会计家还有大儿子那边几个孩子……

李会计的爱人就劝蒋姗姗:“姗姗,咱们家也不是那种娶了个知青媳妇就想拴着你,阻你前程那种,但你要是现在只有一个娃也就算了,咱们咬咬牙,给你们带也就给你们带了,可你们现在是地上跑着一个,肚子里怀着一个,你们俩要真都考上了,那将来小的才三个月,你狠得下心不管,让别人带?要我说姗姗啊,不如这次你就好好带孩子,支持阿胜考,等明年啊孩子大了些,你再考,到时候你再把孩子给我们带,你也放心些不是?”

蒋姗姗抿唇。

她本就心高气傲,也就是这两年跟李胜日子过得不错,心气才平了些,但有高考的机会,也绝不甘心放弃。

李胜很了解蒋姗姗,他看她的样子,最终选择了支持她,跟自己爸妈道:“就让姗姗考吧,孩子谁带这事,等我们考了再说,这第一次高考,全国上下过去十年的读书人都要报名,想要考上肯定没那么容易,哪里我就跟姗姗就都能考上的?说不定都考不上,那就给下次涨涨经验,要是我们俩考上一个,那另一个正好在家里带孩子。要是我们俩都考上了,那也是大喜事,我就跟姗姗报一个学校,看能不能申请已婚宿舍,不行的话妈你跟大嫂受累一点,我跟姗姗每个月省着点用,给你们补贴点钱,你们先帮我们带几个月,我们再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