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允三赠一(第2/4页)

接着温叶又对云枝道:“回头从我装碎银子的匣盒里拿点碎银子给红杏。”

赏钱从一串铜板变成几两碎银,也算是鸟枪换炮吧。

云枝应是。

这种事,温叶一向很放心云枝去办。

毕竟云枝和桃枝都是她一手调教出来的好苗子。

昨儿消耗了不少体力,温叶正想着今天补补,结果红杏一早就煨了羊肉汤。

可谓是真及时。

膳桌上,温叶喝了一碗汤,又用了几样早膳点心,突然想起天不亮就去上朝的徐月嘉。

昨夜,他也辛苦了。

于是温叶问:“羊肉汤还有吗?”

桃枝答道:“还有不少呢。”

温叶擦了擦嘴,道:“临午膳前,装一食盒,让小厮给郎君送去。”

桃枝讶了一瞬,后忙应道:“奴婢一会儿就去说。”

温叶则在想,倘若只一个人补,日后逐渐拉开差距,约莫会很尴尬。

*

临近午时,刑部官署处。

近来西市发生了一件谋杀案,所涉及之人乃当朝吏部韩尚书的子侄,京兆尹扛不住韩尚书的威压,只好暗中将此事提前禀报徐月嘉这个铁面无私的刑部侍郎,以求自身得以保持清白。

吏部尚书背后是有永昌侯府做靠山,京兆尹得罪不起,在禀报过徐月嘉得到肯定回复后,他立马案情一应俱全上报刑部。

刑部有徐月嘉在,其他官员在处理案件时,都没过去那般束手束脚了。

朝中谁人不知,如今的刑部尚书早到了致仕的年纪,之所以还担任尚书一职,是因为刑部侍郎徐月嘉还太年轻。

为此皇上还三次驳回了老尚书的致仕的折子,不过念及蒋老尚书年事已高,皇上免了他的早朝。

可以说,眼下的刑部,几乎是徐月嘉一人掌管。

皇上看中徐月嘉,要说朝中没有人嫉妒那都是假的。

年纪轻轻,便官拜三品,谁人不嫉不慕,很多人一辈子也到不了这个高度,又或者汲汲营营一生也就只能止步于此了。

旁人的终点,是徐月嘉的起点。

而其本人却从未有过分毫自傲,做事只论律法证据,不讲一丝情面。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先帝在时乌烟瘴气的刑部,才能在皇上登基后短短几年被肃清干净。

国公府小厮送食盒过来的时候,徐月嘉刚审完犯人,身上沾了血腥气,换了衣裳出来,就有人来报:“徐侍郎,国公府来人了。”

徐月嘉闻言,眉头一蹙,这个时辰......

未等他再思,来告知的文主事就道:“是你家小厮,提着食盒过来的。”

官署膳房的菜色一般,只要家中有些薄底的,午膳时回不了家,都会让家中小厮来送饭。

倒也有几人不嫌弃官署膳房的饭食,其中便有徐月嘉。

食物于他而言,似乎只为果腹。

文主事这才多少有些惊讶,心里还默默道,官署膳房的艰苦,果然没有谁能真正忍得了的。

徐月嘉朝文主事道了声谢,而后走出屋子,国公府小厮瞧见来人,快步上前,道:“郎君,这是二夫人让小的送的羊肉汤,二夫人说,郎君整日为案件烦忧,当需好好补补。”

没走远的文主事,脚步不由慢下,耳朵竖起。

徐月嘉一时沉默,半晌后接过食盒,道:“回去告知夫人,就说我知道了。”

小厮搓搓手,应完“是”,徐月嘉便让他回去了。

徐月嘉拎着食盒,转身撞上偷听的文主事。

文主事紧张道:“下官这就走。”

逃得颇为狼狈。

徐月嘉垂眸望着手中的食盒,原地伫立了好一会儿。

午膳后,不到一个时辰,留在刑部办事的官员们通过文主事,都知晓了侍郎夫人专门熬了羊肉汤送来给徐侍郎补身体。

对此,窝在西院的温叶一无所知。

红杏熬的羊肉汤,温叶只喝了一碗,又送了一盅给徐月嘉,剩下不少,温叶便让云枝往正院送了一份。

陆氏之前可是给了她不少好东西,对此,她多少要有些表示不是。

红杏的手艺不比国公府的厨娘差,温叶有自信,陆氏会喜欢的。

今儿是十五,徐国公和徐月嘉都是一早去上朝,然后一个去了兵营,一个留在刑部,是以这一天,只晚膳才去正院用。

温叶送到正院的羊肉汤,午膳时,陆氏给两个儿子各盛了一碗,她和徐玉宣一人半碗。

徐玉宣是因为人还小,不宜多食。

而陆氏嘛,多是因为过食有碍保持纤体。

小半碗羊肉汤下去,就有半饱了。

因此陆氏不急着用膳,而是对埋头用饭的大儿子道:“今日解了你禁足,并不代表此事就算结束。”

徐景容依旧埋头吃饭,声音闷闷不清的:“我知道。”

陆氏神色透着严厉,接着道:“年后你就九岁了,我与你父亲商量好,开春送你去松山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