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互换(第2/3页)

不对,现在应该还要加上徐玉宣。

陆氏嫁入国公府九年,年年都是这般过来的,今年多了个温氏,人就怕对比,她每日为了一大家子辛苦,温氏却能在西院吃吃喝喝,还荡秋千。

那秋千,她都多少年没坐过了。

当然,陆氏现在也没那个心思玩什么秋千,她就是觉得温氏这日子过得也太舒坦了些。

*

好日子果然要低调些过,不然说不定会招来什么麻烦。

温叶刚从美好的午觉中醒来,就被告知府上还有三处庄子还没巡查,得她去。

这三处田庄都是徐月嘉名下的,理应归温叶管。

温叶很想问,写她名字了吗?

可谁叫陆氏病了,总不能让一个病号‘带病上岗’吧。

虽然她怀疑陆氏很有可能是在装病。

好在温叶打听了一下,只是去查看庄上的收成与庄头递上来的账本有无虚假之处。

怕那些庄头为了得到主家赏赐,虚报收成,欺压佃户。

庄子在城外,有些远,不过顺利的话还是能在当天回来的。

除了舟车劳顿些,其他就没什么了。

温叶是个会在活里找乐子的人,就当是去体验一场古代版农家乐好了。

温叶让云枝和桃枝赶紧收拾几套衣裳。

桃枝边收拾边问:“夫人,国公夫人不是说那三处庄子不远,一天就能回来,您让我们收拾衣裳做什么?”

温叶幽幽看她一眼:“嫂嫂只是说‘如果顺利的话’,那万一不顺利呢?”

话罢,她想了想,提醒一句:“你们俩也多带两套。”

翌日一早,温叶裹着厚披风,抱着手炉,上了马车。

车厢里早就备好了热茶水和刚出锅没多久的早膳,温叶不小心起晚,早膳只能在车厢里草草用了。

三处庄子连在一起,温叶选了中间那处庄子作为落脚点。

在车厢里睡了个回笼觉,温叶醒来后一问,得知才走了一半路。

马车足足行驶了两个多时辰,到了地方后都快中午了。

温叶走下马车,遥遥一望,远处雪白,一望无际。

好景色。

温叶正驻足欣赏着,一阵冷刀子风刮过。

温叶:“......”

算了,还是赶紧进屋吧。

国公府。

陆氏今天特地起晚了些,慢悠悠用了早膳,坐在暖阁的炕上,手里也捧着本书,不过是一本诗经,案几上摆着一壶热茶和一碟点心。

待翻看了几页后,陆氏才问:“人出府了没?”

冼嬷嬷道:“夫人您还未起身时,二夫人就出发去庄子上了。”

陆氏勾唇:“总算轮到她忙我歇了。”

别说,这种感觉还真挺不错,怪不得温氏愿意整日窝在西院不出来。

冼嬷嬷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她也是头一回见夫人这般,仿佛回到了年幼,还是小姑娘时的娇脾气。

二夫人还真有能耐。

陆氏舒舒服服喝了口热茶,刚拿块点心准备尝尝,青雪从外头进来,福身后道:“夫人,大姑太太到盛京了。”

手里的点心吃也不是,放也不是,明明算好的日子,所以她才特意选了今天‘病了’的。

陆氏问道:“不是说明日才到?”

青梅回答道:“说是路上差点遇到了雪崩,大姑太太怕再生意外,便让车夫连夜赶路,此刻估计已经快进城了。”

来国公府报信的是跟随大姑太太身边多年的侍卫,青梅认得他。

这位大姑太太是老国公的另外一个嫡亲妹妹,比嫁入昌南侯府的徐姑母大上两岁。

当年也是低嫁,不幸的是,没两年郎君就因病去世了。

大姑太太这几年随儿子外放,一直未曾回京。

去年儿子在任地上娶了妻,因路途遥远,陆氏便将贺礼添了双倍,派人加急送过去的。

儿媳妇进门,大姑太太就觉得今年怎么着也要带儿媳回京认一认人。

于是婆媳俩便撇下了儿子/郎君,带着一众仆从侍卫,风尘仆仆,从千里之外的陵城启程回盛京。

一早就书信约定好的,婆媳俩入京,暂住国公府,陆氏院子都准备好了,就等她们明日到了之后入住。

可千算万算,没想到二人提前入京了。

陆氏很是无奈,放下手中的诗经和点心,下炕。

待穿戴好后,陆氏开始吩咐:“去叫厨房准备热汤热食,姑太太住的院子再派几个人过去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记得把姑太太爱闻的熏香点上。”

“算了,院子那我亲自过去一趟。”陆氏深深叹了一口气。

她就是个劳碌命吧。

郊外庄子上。

温叶在屋里的炕上暖和过来后,也到了用午膳的时辰。

庄子上的吃食都比较随意,没有国公府的精致摆盘,但胜在味道都不错。

出门在外,没有那么多规矩,温叶直接点了个大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