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点心(第2/3页)

大姑太太点评:“那你这个大嫂还算没傻透。”

陆氏听完后,默了片刻,道:“这样也好。”

徐姑母点了点头赞同:“是啊。”

反正在她心里,孩子们肯定比郎君更重要,前者和自己可是血脉相连,那能是后者能比得了的吗?

温叶听到这,很想说,其实也有两边都靠不住的。

不过她想到大晋朝极其看重孝礼,李氏只要不造反,并顺利走在她儿子前头,老年生活大体是不会差的。

这也是温叶当初听到沈氏给她介绍元配早逝还有娃的徐月嘉时,为何会觉得天上掉馅饼砸她头上了。

她不想生孩子,有徐玉宣这个继子在,能缓解她几乎九成的压力。

继子也是子,温叶相信,只要她也不造反不给徐月嘉带绿帽子,肯定能安享晚年。

等徐月嘉去了,徐玉宣应该已经有妻有子,到那时,她就圈个偏一点的院子,带着云枝还有桃枝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

温叶不禁想,应该没有哪个儿媳妇会不喜欢一个什么事都不管的婆婆吧。

不过等她老了,眼睛大概也花了,还得加个年轻的婢女,平日里给她念话本子听。

想着想着,温叶就笑了。

那头,说完了李氏的事,徐姑母听到温叶的笑声,停下话头,看向她,很是好奇:“叶娘,你想到什么有趣的事了,不如和大家一起说说?”

刚好她八卦也讲差不多了。

温叶:“......”

这不大好吧。

温叶觉得她们不会想听她刚刚在想的事情。

*

皇宫,勤政殿内。

比皇上小了有十岁的文王正在滔滔不绝说着刑部某些官员办案有失偏颇的‘证据’。

金阶之上,皇帝手中翻看御案上的奏折,对于文王的举证,听得有些心不在焉。

而立在文王对面的徐月嘉,忽而觉得鼻尖涌起一股痒意。

差点失态。

但这一幕还是被感官敏锐的皇帝瞥见了,他缓缓抬眸,询问:“徐卿这是身体不适?”

恢复如初的徐月嘉颔首回道:“回陛下,臣无碍。”

一旁正说到‘关键证据’的文王,表情差点没绷住。

皇帝关切完臣子,才想起来边上还有个弟弟,假装无事发生问他:“说到哪了,继续别停。”

文王:“......”

未等文王继续,皇帝身边的掌事太监李公公便收到了勤政殿外传来的消息,近身半步同皇帝道:“陛下,淑太妃身边的杨嬷嬷求见,说是淑太妃惦念文王,问陛下能否通融通融,让文王先去宁寿宫一趟。”

宁寿宫住着的都是先帝无子嗣的妃嫔,唯这位淑太妃例外。

终于来人了。

皇帝看了一眼下方的文王,道:“既然你母妃想念你,朕就允你先去宁寿宫。”

谁的儿子谁管,他真没这个闲空。

文王还想说什么:“可是......”

皇帝眉头微皱,神色严肃了几分:“案子的事,日后再说。”

除了淑太妃,文王唯二怕的就是这位皇兄了,他看了一眼始终淡然的徐月嘉,只能不甘心离开。

待他一走,皇帝便同下方的徐月嘉道:“朕这个弟弟,打小就不怎么聪明,今日之事,徐卿就当他没来过,案子原来怎么判,就怎么判。”

徐月嘉并掌俯身行礼:“臣遵旨。”

皇帝已经习惯了一板一眼的徐月嘉,他丢下奏折道:“希望江铭这个案子,能对盛京的这些世家子弟们有所警示。”

徐月嘉如实道:“此案确实威慑了部分人。”

李公公送文王出勤政殿后再回来,手上多了个食盒。

他从侧阶走至皇帝身边,弯腰轻声道:“陛下,这是小路子刚从宫外买回来的,采云斋的新式点心。”

皇帝:“哦?”

他打开食盒,望着盒中还有余温的点心,又盖上道:“试过毒后,给公主送过去。”

李公公立即道:“奴婢一定安排妥帖。”

然后便拿着食盒悄步离开了勤政殿。

皇帝本想和徐月嘉说些政事,因李公公这一打岔,他转道谈起了不要紧的事:“长乐被朕宠坏了,前不久居然背着她母后偷跑出宫,误打误撞进了一家新开的点心铺子,被朕派人强制带回来后,对这家铺子的点心一直惦念,她母后为了让她长点教训,勒令宫中所有人不许给她买。”

说到这,皇帝似叹了口气:“然后长乐就跑到了朕跟前,朕一时心软,就让李公公秘密派人出宫买了这一盒。”

“徐卿,你懂朕的意思吧?”皇帝看向他。

并没有多想听皇帝絮叨的徐月嘉再次躬身道:“......臣明白。”

......

离开皇宫,徐月嘉坐进国公府的车轿,赶车的小厮名为阿春。

车轿内,徐月嘉端姿坐着。

南安街是从皇宫回国公府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