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2/3页)

李承乾想了想,继续道:“我可以答应,给你的食材价格低两成,由你转售给别的食肆,转手价格我不管。”

骆履平内心计算着,也就是说,他能加一成卖给别人,这么一来,光是靠转卖食材就能赚一笔。

“骆老板在平康坊经营数年,也是有人脉的。你可以考虑组织一下,把同行聚集起来弄个商会,往后有事众人一起商量,有钱大伙儿一块赚。”

骆履平眼前一亮。若真能如此,大伙儿齐心,再碰到一品香这样的事就不慌了;便是遇上权贵以势压人,也能有底气斡旋,不至于任人鱼肉。

这确实是个好法子!

骆履平欣喜不已,拍手叫好:“小郎君大才!多谢小郎君指点!”

李承乾得意地昂首挺胸,眉眼飞扬。商会嘛,梦里现实中多的是。电视剧里也不少。这些人啊,大惊小怪,呵。

与骆履平谈妥,李承乾就将联系各大食肆的事情交给了他,顺带说了句“也不拘只是平康坊的食肆”。长安一百零八坊,每个坊里都有做生意的人,若骆履平有本事让他们都加入那就更好了。

李承乾一点都不介意豆皮千张在长安遍地开花。

从骆家出来,李承乾与长孙家庆商量起食材的事,联合这么多食肆,光银月村的人制作是不行的。

李承乾说:“我把方子给你,你去寻访合适的百姓教授他们。记得要找生活贫苦的。那些日子本就不错的,没有豆皮千张也能过得好。”

长孙家庆点头:“臣下明白,东西要给予更需要的人。”

“如果有方子上不清楚的,你可以去银月村找武郎将,或是直接让武郎将派个他们村里已经熟悉制作的人与你同行。”

长孙家庆应下,李承乾又说:“我想过了,其他东西都放不了多久,但豆皮和腐竹是能够长期保存的。既然不担心短期内会坏就好办了。长安有很多行商,他们走南闯北,可以让他们把豆皮腐竹卖到西北去,江南去。

“除此之外,东市那么多胡商,他们中不少人与外族有来往贸易。我们也可以卖给他们,再让他们卖去西域、突厥、大食、高句丽、倭国……”

李承乾一个个数着,发出感叹:“好多地方呢。如果能把这个做起来,到时候就算我们大唐的贫苦百姓都来制作豆皮千张,也不愁卖了。”

长孙家庆又惊又喜:“小郎君果然聪慧,这确实是个好路子。没想到小郎君想得这么周道。”

李承乾表示:“那当然了。我可是答应了阿娘会办得漂漂亮亮的。我昨天想了好久呢,还做了一晚上的计划书!”

长孙家庆张大嘴巴,那可是真是用心了。他刚想夸“小郎君长大了”,就听李承乾补充道:“我不能被阿耶看扁,必须得给他点颜色瞧瞧。”

长孙家庆:……哦,原来是为了置气啊,果然还是他认识的那个李承乾。

李承乾继续说:“这摊子事太多,你一个人忙不过来。你还有个比你小一岁的弟弟,叫长孙祥是不是?不如叫他来帮忙。

“往后你负责寻访贫苦百姓,教授他们制作方法,为他们穿针引线同骆老板与食肆联系;行商与胡商这边就交给你弟弟长孙祥。我是中山王,按制是可以配置属官的,就让他做我的王府功曹吧。”

长孙家庆一愣,笑着道:“舍弟在家左右无事,小郎君用得上他是他的荣幸,只管使唤便是。这王府功曹的职位倒是不必了。”

李承乾摆手:“你不要看不起王府功曹。咱们先从这个做起,若他往后有别的志向,我再找机会让阿翁给他安排调任嘛。”

长孙家庆连忙摇头:“小郎君误会了,臣下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可是担心他来了,会把你给比下去?你是我的侍读,他是我的功曹,不一样的啊。他影响不到你。”

“小郎君,臣下真不是……”

“哎呀,那你是不是觉得让他去联系行商胡商,你只能在长安跑亏了呀?”

长孙家庆连忙道:“教授贫家农户营生之道乃是造福百姓的大事,臣下怎会觉得亏?”

“那不就结了。你还担心什么?”李承乾拍拍长孙家庆的手,“别担心,他是我表哥,你也是我表哥。你还比他多跟了我两年呢。我不会有了新欢忘了旧爱的。你要相信我。”

长孙家庆:……

有了新欢忘了旧爱是这么用的吗?怎么说得自己跟害怕夫君喜新厌旧的怨妇一样?

长孙家庆撇撇嘴,识趣地没有再开口。他怕再说下去被李承乾越描越黑,到时候自己这怨妇形象就洗不清了。

转念想想,王府功曹挺好的,弟弟借此帮着小郎君做事,与各路商人买卖,连通西域东瀛,了解四方诸国,尤其是突厥高句丽,若有一日朝廷要开战,或许弟弟也更能施展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