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得知消息的高句丽:??……(第4/5页)

吴大娘竖起大拇指:“你阿耶说得对,大气,就该这样。朝廷需要我们,我们就上。就是这句话。”

众人纷纷明悟:“对,这话说得好。我们今儿来这里,本也不是为了什么跟土豆一样的产量收成。朝廷照应,有需要,我们就来了。我们可没想那么多。”

汉子轻笑:“那就还这么做,不要想太多。”

众人点头:“是嘞是嘞。”

转念一想,总觉得哪里不对,看向最先把红薯与土豆对标的人:“咱们虽然一直在闲聊,但谁也没提收成产量,就你提了。你说,你是不是就盼着这点收成呢?”

“呦,你不会是冲着这点收成来的吧?合着要是没有跟土豆一样的收成,你就不搞试种了?”

“那你还是别试种了。就你这样的,心不诚,也配给太子殿下效力,给朝廷效力?想要收成,回去等秋季土豆吧,那个保险,凑什么热闹呢。走走走。”

“对,我们这么多人等着报名试种,可不差你一个。快走。”

那人:……

你们讲点道理,我可是在为你们说话。合着你们不想要跟土豆一样高亩产高收成吗?你们是不是傻,不知好歹!

众人:我不听我不听。

他们转头又继续闲聊起来。

“你不知道,我家那兄弟,长得人高马壮,还盼着投军去杀杀突厥人呢,结果没成,现在还懊恼着。如今听说朝廷需要借用我们的田地试种,二话不说当场就说要参加,一定要参加。更被说试种所出全部我们得,产量太差还给补偿。那就跟更不用考虑了。”

“是啊。我们家也是。哎,我们家怎么只有五分地能用,我恨不得搞他个五亩八亩的。”

围观者连连相劝:“千万别,太子殿下说了,会派人考察是不是真的符合条件,你可别造假。”

“我就随口说说,你们也当真。我怎么可能干这种事,给太子殿下添麻烦。这不是故意坏太子殿下的好事嘛。丧良心了才干。”

听众们一一点头,是嘞是嘞,是这个道理。

那人:……这波百姓有毒,带不动,带不动,完全带不动。

消息传入世家耳中。世家人人神色肃然。不是因为计划失败,而是因为他们深刻意识到,李唐现今的民心已是空前高涨,而这种趋势或许现在还只存在于长安一城,但随着长安事件的蔓延,必然会扩展到天下各地。

再有已然推广去南北的土豆与腐竹豆皮等物,以及即将要推广去的水车筒车。众人齐齐倒吸了一口凉气。倘若天下归心,万民拱卫。朝廷但凡有令,黎民无不尊崇,那他们世家的用武之地将越来越小。

不,现在还不至于。所以他们一定不能让事情发展到那个地步。

********

同一时间,天降神鸟,退兵突厥,赐下粮种一事也随风吹响各国各邦。不只大唐与东突厥这两个当事国在谈论。便是西突厥,高句丽,百济,新罗等也在谈论。

对此,西突厥哈哈大笑:“颉利可汗自诩英明,势在必得,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哈哈哈。枉他一直说自己多能耐,竟被几只鹰鸟吓住。嗤,窝囊!”

颉利可汗:那不是几只鹰鸟,那是一大波鹰鸟,成千上万,绵绵不绝!

西突厥:呵呵,这种现象我们突厥都不曾见,大唐会有?你说笑呢。怕不是你们自己怂蛋被吓懵了,就故意夸大其词吧。

高句丽与西突厥的反应相差不大,一致认为鹰群或许有,但是绝不会像传得那么神呼,什么成千上万,绵绵不绝,不知数量庞大无法估量,甚至还懂战略攻击等等。这是什么天方夜谭。

颉利可汗啊,大丈夫战得起就输得起,输就是输,何必给自己找这种借口。退一万步说,你要找借口,也找个像样点的吧,别把我们当傻子。

颉利可汗:老子没找借口。老子说得句句属实!不信你们去打一场就知道了。

西突厥;amp;高句丽:骗我们去给你冲锋陷阱,你好在后头坐收渔利,反过来抄我们老巢?阴险,狡诈!

颉利可汗气成河豚。

另一边的新罗与百济却非如此。

新罗。

真平王金白净正与众臣商谈此事。

“大王①,不论神鸟带来的红薯如何,至少土豆高产之事已然证实。听闻大唐又造出了新式筒车与水车,若能得蒙大唐传授制作之道,赐予土豆良种,我新罗受益匪浅。”

“大王,此言有理。我们现今上有高句丽,左有百济,这两者皆非善于之辈。唐国已现蒸蒸日上之景,便连突厥亦可轻易退二十万军,可见其势力雄厚。我们唯有得到唐国支持,才能与二者稍作抗衡。

“若唐国肯援手帮助,我们便可利用土豆筒车水车,改善民生,存储粮草。他日对高句丽百济亦有反扑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