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官吏之别(第2/2页)

朱标想要给吏们一些上升的渠道,他们或许没有足够的才学,但是论起管理地方百姓,收粮纳税等事他们才是行家,他们若是能当上一个县令也未尝不可。

一个地方的县令,其实并不需要什么才学,毕竟他管的地方才多大,而且又不是电视剧,也没有那么多案子让他断。

但是县令又是大明最为重要的基层官员,必须要对地方百姓民生有足够的了解。

这点恰恰就是科举出身的官员们最大的问题,他们的眼界太大,总想着治国平天下,两眼望天,不肯脚踏实地。

大多数举人进士们当上县令后就急着找关系,地方事务其实还是由差役们处理,一代一代就形成习惯,县令们习惯把心思用在托关系走交情上,差役们习惯性的架空县令。

朱标看重科举人才,但是他更看重能做实事的人才,四书五经总有人会念,但是能帮助朱标治理好地方的人才可就不多了。

当然不可能把他们一下子提高,而且也不可能让他们留在当地升职,否则不就形成了地方势力了,还要限制他们的品级,以及升官的难度。

而且也不是现在该做的,但是朱标也得好好准备一下,这种事情属于打破旧的制度,不是轻松的事情,等他开始理政了在布局筹划也不晚。

自己老爹是个重视制度的人,文人士子们也不会答应,毕竟这属于抢占了他们的位置,而且此事并不是单有好处,其中弊端也有不少,朱标自己还需要仔细的权衡利弊,并不是一拍脑子就能定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