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加恩(第2/2页)

也没了心情再去其他各部,径直回了谨身殿后显示拟了一份对赵文景加封的旨意,其本身是正二品的户部尚书去年时候皇帝还加授了资德大夫,二品之顶了。

按说文官至此要么继续上前为中书省为从一品平章政事继而为左右丞相,或者下放地方总理一省之封疆大吏。

除了这两条路可走外,也就剩致仕乞骸骨时皇帝恩遇加封往上提一提了,但赵文景情况特殊,户部离不开他,现在又要人家拼命,自然是要格外开恩加封了。

朝廷待士之恩,莫重于褒锡,着由礼部传旨加封户部尚书赵文景正治上卿特进荣禄大夫,勉效忠勤,以称任使,官无崇薄,不忝为才钦哉。

正治上卿乃是文勋十级当中的第三位次,荣禄大夫则是从一品的散阶,寻常尚书大臣致仕时能有这些就已经是极体面风光足以荫扶子孙三代了。

而朱标现在就加恩给了赵文景,也就是告诉他,好好干将来你要追求的不是加恩荫子这点小事,而是要追求文字当头的谥号了,光宗耀祖名载青史。

谥者,行之夡;号者,功之表;有大功者,则赐之善号以为称也。

文武臣子想要朝廷的谥号在史册上给自己盖棺定论可不容易,汉朝和晋初,只有侯以上的爵位才资格获得谥号,唐朝时期三品官以上才能定谥号,老朱则是将标准提升到了一品。

也就是正二品的六部尚书们本来是根本没有资格进行评谥的,怎么也得是一品大员才行,现在哪怕是六部中最贵的吏部尚书都还没突破这层限制。

北宋时规定文官武将统一用文、武开头,李善长宋濂等定下文臣者以文正为最贵,武将者以武宁为最重。

赵文景这个人管财政是好手,但治国佐政确属平平,文正文贞是想都不用想,就以老朱的性子,估计本朝也就李善长现在有机会想一想,刘伯温都差得远。

要知道北宋南宋如此厚待文臣,数百年时间,得“文正”谥号的不过也区区九人而已,可见皇帝就得把这个文人心中的白月光捂的死死的才好。

赵文景能从成、忠、端、定、简、懿、肃、毅、宪、庄等里面得一个也就不枉此生了,子孙数百年都得以此为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