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定云南(第2/2页)

下面的官员依序恭贺,朱元璋龙颜大悦,令中书省大都督府核定将士功勋,并下令四川即刻运送钱粮物资酒水牲畜,犒赏三军。

赐宴武英殿,君臣好生畅饮一番,不过为了让他们更放开一些,父子俩稍有醉意后便离开了,果然殿内更热闹了些。

到华盖殿落座,朱元璋脸上依旧挂着笑容,多了一省之地,如何能不开心呢,朱标同样也是如此,有地有民,国家壮大。

“文英三番五次来书信,言称段氏在云南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想要平稳治理过度,大力安抚段氏是必要的,咱想着给段宝个什么爵位呢?”

朱标喝了一口解酒汤道:“大理侯,应是最趁其心意。”

“可是还要将他们移出云南。”

“那是数年之后的事情了,倒是自是另一番局面。”

朱元璋点点头:“还要尽快点一员能臣前去治理云南民生,标儿,你看是杨思义还是陈修最合适?”

“咱想着云南近些年镇抚恐是要大过治理的,朝中实在也缺能为封疆大吏的能臣,这俩人不说能有多好,应也是差不多的。”

“云南本土也有不少可用之才,有沐英兄长在料想大体是不会出差错的,诚如父皇所言,想要好生治理还为时尚早。”

“那就杨思义吧,咱还下旨给刘伯温了,让他安排从四川迁民往云南,哼,干完这件差事他才能归乡养老。”

朱标对这俩人的不对付已经熟视无睹了,可见这人生来就是有互相看不惯的人,说起来自己父皇也是可以。

如若是常人,看不惯也就是逞逞口舌之力,互相添堵罢了,而老朱可是人间至尊了,杀一个刘伯温又能有多难了,就算只为了全心头一口舒气,这个理由对帝王而言也足够了。

杨思义,朱标心中念叨了一声,很快想起此人,乃是从龙老臣了,吴元年便为司农卿,极善民生农桑事宜。

洪武二年,水旱不时,缓急无所恃,老朱命杨思义督天下立预备仓,以防水旱,杨思义首邦计,以农桑积贮为急,凡所兴设,虽本帝意,而经画详密,时称其能。

于洪武三年调任陕西行省参政,官声民望甚高,只是缺点也有,担当大任主政一方之能差些,御下稍松。

不过想来云南如今形势特殊,这样一个人去辅佐沐英的话倒是相得益彰,而陈修则是典铨法之才,虽也有抚治之能,但难免与沐英有权位之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