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水利(第2/2页)

“所以,要焚其书毁其史!卿可敢承此事,虽说是朝廷政令,然则士林骂名恐怕是少不了的。”

焚毁云南当地六百多年文明的传承,将可能产生的次生文明扼杀在摇篮中,从精神和文化层面断绝了另一个文明的诞生,这是迫使云南各族接受新文化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杨思义面色凝重,这事不及是关乎他自己,甚至连祖宗儿孙都要被囊括其中,不由得不谨慎思虑。

但不过片刻还是振奋神情拱手道:“老臣还是那句话,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担君之忧,有何惧哉!”

事情总得有人去做,云南何等大的疆域,代表着多少田土人口,于国于民皆是千秋功业,怎么能因为爱惜自己一家一姓的名声就此退却呢?

朱标欣然点头:“如此圣上及本宫就安心了,平西候那边已经开始准备,爱卿赴任之后即刻开始。”

“段氏这两年中就会陆续迁走,高氏等世家大族则尚需时日,卿不妨大力拉拢任用,朝廷现在官吏生员短缺,恐怕是不能给你派过去足够的人手。”

等朱标说完后杨思义抚了抚颚下山羊短须道:“老臣有个想法,既要焚书毁史,不若再进一步,移民换种,最先就是将四川贵州和云南的百姓们掺杂调换个遍。”

朱标一愣,果然要说坏,还得是看这帮读书人,交换地区生活的同化行动,必然会让当地居民被迫进行了汉化,改变了人们原有的土地记忆,强制他们接受新的文化、并且认同新的文化。

没有了祖辈传承的土地,大规模的强制迁民,有着民风民俗记忆的老者恐怕尽数都要死在路上,等他们到了新的土地,不接受不认同汉化就得灭亡。

这时候反倒是杨思义来劝他了:“殿下,云南毕竟是不同于贵州辽东,他们曾是开国建制,军伍律法健全的国家,不下猛药难改沉疴痼疾,否将来一旦天时有变,岂不瞬间成割据复国之局,殿下,此时不可有妇人之仁。”

“千般罪孽,皆由老臣来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