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团圆(第3/4页)

孟小娘往落竹苑的方向看了眼,眼里带着明晃晃的恨意。

落竹苑那头是苏巧慧在住,从进门到今日,已有二十多天了。

身边两个丫鬟伺候,院子里没有小厨房,吃饭要去大厨房拿饭。不过燕国公常过来,所以拿的都是好饭,顿顿四菜一汤。

苏巧慧让丫鬟打听,她这儿的比青玉苑的饭菜要好。

以前肉都吃不上,哪儿有四菜一汤,她忍不住想,国公府可真富贵。她来这儿,夫人每月给二十两银子的月银,公爷来了有十日,她得了好多宝贝,有五百两银票,还有各种各样的首饰。有的是燕国公来时带的,有的是第二天一早差人送的。

苏巧慧原籍在苏州,就是普通的农家姑娘,家里兄弟姐妹多,比不上国公府人丁兴旺,但兄弟姐妹加起来有七个。家里穷,苏巧慧很少吃饱过,爹娘合计把她嫁出去,再用聘礼给弟弟娶媳妇,不然也不会一直留着,就是想卖个好价钱。若不是国公府来人,她估计要给县城的张员外做第九房小妾。

张员外她见过,吃得好,肚子贼大,脸上的肉耷拉下来了,眼睛小,还总爱眯着瞅人,色里色气的。

同样是做妾室,燕国公长得还不错,看起来很是高大,出手还大方,苏巧慧一颗心就落在燕国公身上了。

总是欢欢喜喜地盼着燕国公来。

她想,夫人买她回来不就是让她做妾吗,那她想生下个孩子,没什么不对。

她到国公府,就是府里的人,她还能拦得住公爷,不让他来落竹苑吗。

在这儿这二十日,苏巧慧也打听到了不少消息,包括许秀心不怎么出门,燕国公很少去她的青玉苑,好像就开始去了三天,后头就没去过。

苏巧慧没进府的时候跟着许秀心住了几日,这人太木讷,跟她说话费劲的,三棍子也打不出一个屁,估计公爷不喜欢。

她还知道二姑娘去年落水了,马上要嫁给镇北侯,还有大公子婚事已经定下了,五姑娘虽在正院,但原来可不是嫡女,以前还有个妾室陈小娘,人已经不在了。

锦华苑的消息打听的最多,别的消息苏巧慧没打听出来,两个丫鬟没什么用处。

估计等有了孩子,丫鬟才会多些,苏巧慧心里认定了,必须生一个孩子出来,反正锦华苑的已经老了,肯定争不过她。

中秋家宴,苏巧慧在宅子里学过规矩,做妾室的要侍奉主子们吃饭,夫人让坐下才能坐,这些她都做得来。

很快就到了晚上,苏巧慧换了身衣裳去赴宴,她进门之后还没怎么出过院子,就去过小花园转转,在那儿看见了修剪花枝的下人,有六七个。

连伺候花草的都有六七个,国公府究竟多有钱呐。

从落竹苑到举办家宴的前厅要走一刻钟多,路是小路,下面嵌着光滑透亮的鹅卵石,两边用雕花的青砖围上,能走两人。

苏巧慧就带了一个丫鬟出来,她看着精心打理过的树木花草,漂亮的拱门游廊,以及游廊上头色彩鲜艳的壁画,觉得有点看得到摸不着,这么多好东西,就是跟自己没多大关系。

丫鬟瞧着苏巧慧站得有点久,怕误了家宴时辰,提点道:“小娘,得走了,不然家宴迟了。”

苏巧慧回过神来,她点了点头,“嗯。”

*

天还没黑透,但月亮已经出来了。

高高地挂着,难怪有诗云“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

这会儿的天气是最舒服的,没有酷夏那样闷热,也不像冬日里那样严寒。

就在外面坐着,挂上熏蚊虫的药草,再摆着菊花茶和点心,坐下赏月赏景,一家人说话逗笑,最好不过了。

燕国公这种时候是最高兴的,他孩子多,各个出息,长子和嫡女的婚事有了着落,燕明轩等着九月份放榜,燕国公是不报太大的期望,他当初就考了两次,燕明轩资质平平,哪儿能一回就考上。

燕明轩这几个月一直在书院,月初考试时沈氏只托人送了些东西,考完也没问,沈氏看得开,今年燕明轩十六,最好再准备三年。

考中自然好,考不中也别有太大的负担。

燕明轩明白这些道理,就是想多用功,这次考不上的确没什么,本来也没抱多大的期望,但三年之后再考不上,那该如何?

有时他也羡慕五妹妹脑子好使,看一遍就能记住,可惜他没这样的脑子。

所以只能多用功,多看多背,用笨法子。

他定亲之后想过很多,想把燕国公府的门楣撑起来,护着弟弟妹妹们,敬重未来的妻子,这些都需要权势。

他是弟弟妹妹们的倚仗,若是日后被欺负,他能护着。

而非考完、定亲了就万事大吉了。

燕明荞感觉大哥哥变得越来越老成了,和父亲不太像,倒是三哥哥和父亲很像,抛开相貌,一眼就能看出是父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