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过年(第3/4页)

林枣:“奴婢明白。”

燕明荞挥挥手,让林枣下去,顶替陈越州的人,从作坊选两个,日后谁做得好用谁。

她看了眼外面的雪,和窗台放着的小兔子,心里安定了些。

林香说她不准备嫁人,一辈子跟着她,其他的丫鬟也不错,她这小院子可真好。

十一月份下了三场雪,月初祭拜了小娘,但只是燕明荞自己记着这事,祭奠祖父,则要母亲,二嫂,家中的几个妹妹都去祠堂。

十三前后几日,燕明荞都吃了素。

再过一年,父亲就回京了,如今燕明泽已经出府另过,其余的弟弟和小娘们都还安分,分不分家倒也无所谓。

母亲是嫡母,自然要操持庶子们的婚事,如此一来,估计她出嫁前,燕国公府多不会分家了。

燕明荞觉得,只要一家人心往一处使,不惹事生非,人多也很热闹。

进了腊月,天气愈加寒冷。

盛京人都在猫冬,燕明荞就在屋里煮壶热茶,摆着点心吃,看看书,绣绣花,比出门挨冻好。

给顾言的袜子她已经做好了,腊八前,燕明荞收到了萧阳和兆州的来信。

祖母知道她亲事定下来了很是高兴,信中打听打听了顾家的情况,让燕明荞放心,等出嫁那年,她肯定会来盛京的。

宁氏还是想看着孙女出嫁。

燕国公也知道燕明荞亲事定下来的事,虽然不太满意沈氏什么都不跟他说,就把女儿婚事定了,但是他对顾家还算满意,这明玉嫁给的镇北侯,明荞又嫁到了太傅府,他这几个女儿婚事都不错,也是他教导有方。

如今,燕国公只盼着赶紧出了孝期,他好回盛京。在萧阳,冬日太冷,实在受罪。

而许静姝就更满意这件亲事了,本来她就想和婆婆说说顾家小公子,但婆婆那会儿自有打算,她也就没开这个口。

如今,她还没说呢,她母亲就为明荞和顾言做亲,还是媒人,这岂不是天赐良缘,命中注定的婚事。

这番她也在婆婆面前得脸。

虽然燕国公府的长孙并非她所出,但熙宜很得婆婆喜欢,明荞又是婆婆喜欢的女儿,婚事还与她有关,就算她不在盛京,婆婆也不会忘了她的。

许静姝还寄回来不少青华县的特产,又向章辛媛道喜,连着满月礼一起送了过来。不管怎么说,府上添丁都是喜事,她也盼着自己这胎生个儿子。

章辛媛的孩子已过满月,名字也有了,宁氏起的,叫熙延,小名就延哥儿这样喊着,也挺顺口的。

燕明荞觉得,今年过年,虽然大哥一家不在,可府上多了个小娃娃,也算热闹。

腊八那日燕国公府照例施粥,章辛媛出了月子,就跟着来了,还添了一百两银子,想做点善事为儿子祈福。

如今施粥,来领的不算多,但总归一片心意,再说燕国公府的厨子熬的腊八粥,也比自家做的好吃些。

腊八过后还有小年,一家人浅浅热闹了一番,等到二十五,书院就放假了。

燕明烨又清瘦了些,看着是在书院用功了,他回来偷偷和章辛媛说了一件书院里发生的事,就是早先和燕明荞议过亲的赵公子,嘴上不干净,让他给蒙着袋子打了一顿。

章辛媛吓了一跳,“你这没被看见吧!”

燕明烨摇了摇头,“放心吧,没有。”

松山书院没有定亲成亲的学生有的是,他们在女子面前大多是温和有礼,但是私下里,什么都敢说。一群公子哥聚在一起,有些和赵禄一样,有通房,说话就荤素不忌。

那日一群人聚在那儿说盛京的哪个小娘子好看,然后赵禄就说了燕国公府的。

当时燕明烨过去,拎着赵禄的领子把他拽起来,瞪着他问:“我的哪个妹妹你在街上见过?还望说清楚点。”

赵禄自不会说,只说自己记错了,等燕明烨再问是哪家的,就改口说不是盛京城的,而是他府上的丫鬟。

再后来,燕明烨夜里出来套麻袋把他打了一顿,没有证据,就算赵禄有所怀疑也不敢指认。再说,本来就是他嘴碎,活该被打。

“他对外说是起夜不小心摔了,结果第二天又摔了,脸上青青紫紫,我估计,是顾家公子把他给打了。”

章辛媛道:“打得好!这样的人不打才不长记性呢,你这回做得不错。”

燕明烨:“那是自然,府上的妹妹,怎能由着他嘴碎。”

章辛媛道:“你给套个麻袋也对,不过还是小心些。这事儿就别和母亲他们说了,省着她们担心,你就当不是你打的,我也什么都不知道。”

燕明烨笑了笑,“希望咱们的延哥儿以后也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能保护自己的姐姐妹妹。对了,顾公子还帮我温习功课来着,我也是惭愧。”

明明长几岁,可是还得顾言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