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纸币,橡胶(第3/4页)

“我不行了……不要了……呜呜呜…阿骁饶了我吧……好哥哥……”

这声好哥哥叫的赵骁热血沸腾,控制不住再次射了进去。

夜还很长,等候在外面的内侍将水热了一遍又一遍。

*

第二天醒来已经是日上三竿,宋玉竹起身腰酸疼的仿佛不像自己的,这就是纵欲的结果啊。

昨晚最后他都快晕过去了,完全记不得赵骁怎么帮自己洗的澡,还换了身干净的衣服。

李得海听见他醒了,连忙端着漱口水和痰盂进来。

“赵骁呢?”

“赵将军去军营了,他让我告诉您晌午就回来了。”

宋玉竹扶着床站起来,后面的不适感让他眉头紧锁。

“陛下,要不您再多休息一会?”

“不用了,还有许多事要安排。”

宋玉竹换好衣服,披着大氅坐步辇去了养心殿,平日里他是能走绝对不会乘步辇,今天实在是走不了,两条腿软成了面条。

昨晚下了一场雪,将整座宫殿都盖了一层白。

内侍们抬着步辇走在上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宫里扫雪的小黄门看见步辇纷纷停下工作,跪在旁边请安。

“这么冷的天叫他们别跪了,躬身行礼就得了。”

“哎……”李得海应了一声,连忙让小内侍去吩咐。

来到养心殿,第一件事就是安排工部,将五十万金币重新熔炼。这五十万金币听着不少,真正提炼完最多只有三十万两黄金,因为西方的金币并不是纯金,里参杂了不少黄铜。

像英吉利铸造的金币,金子含量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法兰克稍微多一些,但也不超过百分之七十,还有占拜庭的金币,含金量更低,这也是赵骁没在那边售卖丝绸的原因之一。千里迢迢从那边换回来一堆黄铜有什么用?

熔炼后的金子,纯度差不多能达到百分之九十左右,这些金子将用于国家财政储备发行纸币。

辰时一刻,户部尚书刘蔺和徐冰被召进宫。

大启发行货币都是由户部负责,按照国家的发展,安排发行货币的数量,再由铸币所进行铸造。

铸造出的钱币经由户部支配,用于军费支出,官僚俸禄,宫廷支出以及行政支出。

这些钱从官府流入民间,再从民间税收等形式回笼,形成一个稳定的经济社会。

宋玉竹把自己的想法跟二人说了说。

“陛下要发行纸币?”刘蔺和徐冰同时开口道。

“没错。”

徐冰捋着胡子道:“前朝也曾发行过纸币,不过老百姓们不认,商家也不收,后来便渐渐取消了。”

刘蔺也点头道:“而且纸币不好存放,怕水怕火怕霉,百姓们更喜欢用铜钱。”

宋玉竹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现代不一样从银元慢慢过渡成了纸币。

“铜钱虽好但过于沉重,不适合出门携带,再者数起来太过繁琐,不如纸币一目了然。”

二人听着宋玉竹的话,点头颇为认同。

就拿这几日来说,马上就要过年了,附近的百姓纷纷进城购买年货,碎银子用起来虽然方便,但并非哪里都能使用,往往车上都带着几贯铜钱,十分不安全。

宋玉竹继续道:“朕打算一次发行五种面值的货币,一文,五文,十文,五十文和一百文。”

二人眼睛一亮,如果都换成纸币,一贯钱也不过是十张纸,携带起来倒是十分方便!

纸币还有一个好处,可以印上各种标志性的建筑和人像,宋玉竹有私心,他想要把为国做出杰出贡献的人都印在钱上,让百姓们牢牢记住。

宋玉竹道:“这件事你二人先琢磨着,等过了年再议。”

“遵旨。”

二人离开后,宋玉竹又叫来了工部尚书纪明礼和科研院的沈伦面圣。

赵骁从欧洲带回来的玉米种子,是这次最重要的东西,玉米耐寒耐旱产量也比黍米和小麦高,一旦把玉米推广种植,能多养活数千万人口!

纪明礼也知道这些东西宝贵,送到工部后立刻派人交给司农司的主事。

纪明礼道:“司农司已经取出一部分在暖房里培育起来了,想来不久就能长出新株。”

“猪和绵羊也由上林苑间的良牧接管。”

宋玉竹道:“这些种子和牲畜对大启将来的发展有大作用,务必要尽心尽力培育。”

“陛下放心,臣定会仔细督促他们,不敢有半分懈怠!”纪明礼能坐上工部的第一把椅子也是有两把刷子的,明白这件事有多重要,办砸了恐怕会摘冠。

宋玉竹点了点头。

他又看向沈伦:“希望号从柔佛运回来一批橡胶球,这些橡胶球还需要加工才能使用,年后科研部将这件事提上日程。”

“遵旨。”

上辈子宋玉竹不是化学专业,对橡胶的制作方法也不太了解,只知道采集下来的橡胶还需要催化后才能使用,否则会随着天气的冷热变软变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