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封赏(第2/2页)

张望民接过赏赐老泪纵横,没想到自己做的事陛下都知道,他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内侍扶着他下了高台,在一众注目的目光中回到原位,原本佝偻的身体,这一刻显得格外挺拔。

下一个受封的人跟张望民差不多,同样是劝学。

不同的是他不光劝男子学子,也劝女子入学,还是第一个启用女子做主簿的县令,此人就是徽州横城县令贺宁。

贺宁是长治三年的进士,今年才二十六岁,长得风流倜傥一表人才。

被喊到名子时,他愣了一下,然后脸上露出笑容急步朝高台上走去。

刚刚他还在想,自己劝学了这么久,能不能受封赏,没想到下一刻就叫到了自己的名字。

横城是一个小县,当地百姓对读书并不重视,而且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大多数人只许男孩读书,把女孩拘在家中干活。

贺宁被被任命知县后,便开始由说当地百姓,告诉他们女子读书的好处,还在县里专门设立了许多女子可以做的工作。

一开始百姓碍于官府的面子,把家里适龄的孩子送到学府念几日书应付应付。这期间确实也有不愿读书的孩子。

不过也同样有热爱读书的女孩,其中一个叫惠娘的小姑娘就特别爱读书,而且脑子灵活一点就通,比班级里的男孩学的都好,就连夫子都夸赞她有读书的天赋。

*

陈惠娘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中,家里一共四个孩子,她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妹妹。

农家孩子早当家,像她这么大的姑娘几乎包揽了家中全部的杂活。

惠娘为了能读书,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喂鸡做饭,下午早早回家,洗衣收拾菜地。

就这样勤劳的惠娘在学府念了两年书,可惜好景不长,当地女子大多十四岁就会成亲,过了年惠娘就十四岁了。

家里给她相好了人家,是同村的富户,对方等着抱孙子,娘亲便把她拘在家中,不准她再去念书了。

惠娘哪肯啊,她见识过书上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又岂能窝在寸土之间生儿育女?

可她一个弱女子根本没能力反抗家里的管束,离开家她连饭都吃不起,更别提去读书了。

她苦苦哀求父母,想要去读书,可惜父母都不同意,就在她万念俱灰时,贺知县来了。

他每月都会去学府走访,得知学府里那个最聪明的小姑娘许多日子没来上学,便急匆匆的找到她家中。

惠娘的母亲道:“县令大人我知道您是为了惠娘好,可我们惠娘已经到了成亲的年纪,万一耽搁久了人家退了婚,谁还娶她?”

惠娘跑出来道:“娘,我不想成亲!没人要我便自己立门户!”

“你这丫头,胡说八道什么呢!”

贺宁道:“大嫂,您别骂她,你们家惠娘还真有自立门户的本事呢!”

贺宁给她们说了惠娘在学府的成绩:“以她现在的能力,考上上京大学应该不成问题。皇上准许女子入学,将来肯定准许女子入仕,惠娘没准还能当女官呢!”

惠娘父母一听心里也纠结起来,以前以为女子读书无用,如今时代变了,女子竟然也能当官了

贺宁见他们面上露出犹豫的神色道:“二位可有难言之隐?”

惠娘父亲道:“大人不瞒您说,我们收了人家十贯的聘礼,如今钱都快花完了,她不嫁也不行啊。”

这钱倒也没往别处花,都给惠娘置办嫁妆了,当爹娘的没有一个不盼着儿女能过好日子的,不成亲就得退钱,这么多钱从哪借啊?

贺宁一听笑道:“我还当什么大事,你们缺多少,我帮她补上,以后等惠娘有出息了再还我。”

惠娘鼻子一酸,瞬间红了眼眶,她哽咽道:“大人放心,学生定会努力学习,早日把钱还给您!”

后来惠娘不负众望,成功考中上京师范大学,报名那日还碰上了皇帝。

贺宁不知道自己做的这一切皇上是怎么知道的,心里十分好奇。

年轻人性子比较跳脱,在接受完颁奖后忍不住问出口。

“陛下,微臣有个问题,不知当不当讲?”

“但问无妨。”

“您是如何知道下官这些年在县里劝学的?”徽州离着上京几千里远,连当地的知府都不知晓这些事。

宋玉竹微笑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朕自不会辜负了你们的一腔热血。”

贺宁心头一震,俯首磕头道:“下官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