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印刷(第2/2页)

“是。”侍卫马上赶去大理寺。

赵骁从他手里拿过刚刚那张真门票翻看道:“不怕水的纸墨还是头一次见。”

“因为纸里面掺了棉花,你撕一下试试。”

赵骁试探的撕了一下,果然比寻常的纸更有韧劲。

“这就是我准备拿来印纸币的纸,你觉得如何?”

“不错,就怕老百姓不认纸币。”

宋玉竹倒是不担心,“无妨,时间久了自然就认了,都需要一个过程。”

替换货币势在必行,因为每年发行货币需要大量的铜,而铜作为优秀的导电媒介,以后制作出发电机后会有大用途,必须尽早储备。

二人上了马车朝皇宫走去,上午刚说起纸币,下午户部侍郎和负责绘制纸币的张帷、黄铭等人入了宫。

历经七个多月,第一版纸币的图画已经全部绘制完成了。

这七个月张帷和自己的师弟嬴信中,一起绘制这五版纸币。

嬴信中负责绘制正面的人像,他负责绘制背面的风景。

人像留在上京就可以,张帷则要亲自去各地采风,这几个月风吹日晒,整个人瘦了一大圈,皮肤也照比第一次见时黑了许多,但精神却比之前更加踔厉。

当二人将这五副图样展示出来时,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太完美了!

这是不能用言语夸赞出的漂亮,特别是张帷的那张泰山图,将泰山气势磅礴完全描绘出来,即便从没去过的人,从画上也能感受到此山的巍峨壮丽!

这副画是一百文的背面,正面则是宋玉竹的画像。

嬴信中使用的是工笔画法,将宋玉竹的相貌特点全部绘出来,画上宋玉竹穿着玄色冕服,头戴金冠,眉眼舒朗眼神清澈,不得不说嬴信中的绘画技巧高超,让人一见便觉得亲切。

后面一次展示了五十文,十文,五文和一文的图样,每一张无不精美。

图样绘完剩下的就是排版了,户部做了简易的排版,他们按照前朝银票的样式,将这些图样绘制上去。

这纸币足有一张帕子大小,印画倒是方便,可使用起来却是不方便,而且造价的成本也高。

“纸币太大了,还要再小一点才好。”宋玉竹用手比划了一下,长四寸,宽两寸,跟后世的纸币大小差不多。

不过要把这样几副精妙的画放在小小的一张纸上委实有些困难,特别是那几副人像图,缩小后每一笔都跟头发丝差不多细。

户部侍郎有些为难的说道:“回禀皇上,将图画拓印上去,臣还可以让铸币所想办法,可这画实在太精细,就怕印刷后墨迹直接花了。”

“难吗?”

户部侍郎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实话实说:“难。”

宋玉竹莞尔道:“难就对了,你们都觉得为难,将来想要印□□的人岂不是更为难?”

户部侍郎一愣,这倒是他没想到的。

以前铸造的铜币面值全部是一文钱,即便有人仿制,铜的价值和钱币的价值也差不了多少,所以很少有人费力去铸造铜钱。

这让宋玉竹想起前世一则搞笑的新闻,有两名男子为制作假硬币,花了近三万块钱购买机器,最后只造出了一万枚硬币,自己还亏了两万。

可纸币不同,尽管竹绵纸工序复杂,但说白了还是纸,跟铜有着本质的差距。而且纸币的面值更大,印一张一百文的纸币,相当于铸造一百枚铜币,这相差可就大了。

如果纸币的工序很简单,普通人随意就能拓印出来,国家的经济会遭到非常严重的破坏。

千万不要小看古人的仿制能力,在巨额利益的诱惑下,他们模仿出八九分相似,足以骗过普通百姓了。

“臣明白了!”

宋玉竹:“纸币的工序越复杂,以后出现□□的几率就越小,为了长远打算,第一批纸币必须要克服这个困难。”

户部侍郎拱手道:“下官遵命。”

“至于油墨晕染的问题,让工部和科研部那边想办法,争取年底前印出样品。”

“是!”户部侍郎卷起画卷,脚步匆匆的离开。

*

此前研部已经研制出不怕水的油墨,但这种墨书写可以,用来印刷精细的画就差了些。

为了改良油墨,五十多位科研人员,不分昼夜的做实验,终于在十月研制出一种不会晕染的油墨。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过去铸币所铸造铜币非常简单,直接融了铜水倒进模具,等着晾凉就成了。

纸币要先雕版,在没有现代精密的仪器下,所有工序都是纯手工,哪怕是上京最有名的刻印匠人,花了花了整整三个月只堪堪雕出一版模具。

使用这一版模具印钱,这得印到猴年马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