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立储(第2/2页)

*

战前一切准备就绪,正月初十,宋玉竹在宝华殿正式立宋玉潼为储君。

在满朝文武的恭贺声中,宋玉潼身穿玄色长袍,头戴金冠走到宋玉竹身旁。

尽管她的容貌还稚嫩,但脸上的表情非常严肃认真,抿着嘴不怒自威,颇有几分帝王相。

因为马上要打仗的原因,这场封储仪式并没有太过铺张。

内侍宣读完立储诏书,宋玉竹带着长乐公主焚香昭告天地,祭祀神明,最后受封宝册,就算结束了。

尽管这一路磕磕绊绊,宋玉竹终于还是将妹妹推上了这个位置。

*

正月十六,郑大安带领两万军队向南挺进,同日赵骁带领一万大军朝北关出发。

出征些天,天色格外阴沉,北风烈烈。

宋玉竹和宋玉潼共同去送行。他身披玄色大氅走上城楼,在数万将士面前高声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①

“儿郎们,杀豺狼,守家乡!”

底下的士兵振臂高呼:“杀豺狼!守家乡!杀豺狼!守家乡!”

“咚!咚!咚!”战鼓响起,旌旗飞扬,大雪洋洋洒洒的落下来,顷刻间天地之间只剩一片白。

赵骁远远的朝他摆了摆手,大军兵分两路慢慢离开。

宋玉竹站在城楼上目送他们远行。

“皇兄,上面风大,咱们回宫吧。”宋玉潼拉着他小声道。

宋玉竹握拳低咳几声,脸色泛起不正常的潮红:“走吧。”

为了谋划这场战役,他可以说是不眠不休忙碌了半个月。前段时间刚养好的身体,因为过渡劳累又要罢工了。

回到皇宫,宋玉潼道:“皇兄,赵大哥临走时让我叮嘱你,一定要好好休息,其余的事交给我们,你不要管了!”

宋玉竹看着妹妹一本正经的小模样,忍不住弯起眼睛:“哥哥没事。”

“不可以!”宋玉潼夺过他手里的奏折。

“快去休息,我会把奏折全部看完,晚一点口述给你。”

宋玉竹无奈的捏了捏她的小鼻子:“万一把你累坏的怎么办?”

宋玉潼掰着手指道:“不会的,我现在能跑五千米路,举起八十斤的铁锤,骑马射杀野鹿,还能徒手打败李得海!”

宋玉竹哭笑不得,好吧他家小妹还是个身体强健的女壮士。

自己确实该歇一歇,不过这些事全部交给潼潼他也不放心,宣了徐冰和秦凤图进宫,让他们二人辅佐妹妹共同处理政务。

原本秦凤图对皇上立长乐公主为储君,一直心有芥蒂,没想到这次共事过后,对长乐公主瞬间改观!

一个刚满十二岁的小姑娘,不光熟通政务,办起正事毫不拖沓,而且赏罚分明。比起宋玉竹的仁慈,宋玉潼更多了几分帝王的果决和狠厉。

这简直是意外之喜!

秦凤图一直觉得当今圣上过于仁慈,让下面的大臣少了几分敬畏之心。长乐公主这样刚刚好,既不会暴虐滥杀,也不会助长歪风邪气,有这样的储君,简直就是大启之幸!

尚书房里,宋玉潼端坐在书桌前,将一摞奏折摆好,这些都是她今天批阅完的。

外面天色已经不早,她起身道:“二位伯伯,天气寒冷早些回去吧。”

“是。”徐冰和秦凤图拱手告退。

走出书房,二人对视一眼忍不住露出笑容。

“说实话,我是真没想到,公主竟然是这般的妙人。”

秦凤图忍不住开口道:“刚才我询问她如何看待大启对金国用兵一事,你听听她是怎么回答的!”

“用武乃是下策,只可解一时之围。只要大启不能灭掉金国,十年后他们还会找机会攻打大启。”

徐冰点头:“公主说的确实没错。”

“她还说想要长治久安,攻心才是上策,如今金国有三位皇子,若是能让他们内部争斗分裂成三个国家,金国将再无对抗大启的实力。”

秦凤图拊掌道:“这,这竟是个孩子想出的主意!”他也有女儿,年纪跟公主相仿,性格天真烂漫,除了会读几本书、做几句诗,朝堂上的事一窍不通,更别说看懂天下时局。

原以为公主最多比女儿强一些,没想到竟然这般厉害!

徐冰笑道:“你不看看她的老师是谁?”

陈礼,前朝帝师,那是隆武帝的老师,精通为君之道。高奕,太子太傅,才华横溢,这两个年近古稀的老人,是宋玉竹亲自请来教导妹妹的。

再加上宋玉竹和赵骁二人言传身受,宋玉潼又怎么错的了?

“能辅佐这样的明君和储君,真是人生一大乐事!今日我做东,陪我喝一杯!”

徐冰道:“荣幸之至,右相请!”

作者有话说

《大风歌》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