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3/5页)

方戬点头:“嗯,买。”

“行,那我就不买车了。”初迎笑盈盈地说。

方戬:“……”他觉得初迎不可能膨胀到买二十万的车,他可能被初迎套路了。

夫妻俩达成一致,老两口也没意见,初迎麻利地联系房主,把这套房子买了下来。

拿到写到自己名字的两证,初迎非常满意,他们再也不是需要靠卖房供闺女出国读书的人了,也不是要靠老宅腾退才有房子的人了。

持有二十来年,三套西城区好位置的商品房到手。

虽然不是买套四合院直接升值到上亿,但,总比没有强得多。

至于房子,初迎交给房管所委托出租,很快租给外地来京做买卖的个体户,月租金二十块。

“买了房子这么高兴吗?”方戬看着她高高扬起的唇角问。

他媳妇那松弛的神情给他的感觉是完成了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

“嗯。”

方戬实在理解不了她的快乐,但只要媳妇高兴,他就高兴。

方洪年跟姜铁梅主动的很,姜铁梅说:“这不是担心你三舅回来没地住吗,先给他买一套备着,我看还得找像样点的四合院,这套他不会住。”

方洪年也说:“我们俩再多寻摸,多到处跑,再等等说不定就有像样的四合院出售。”

初迎说:“那就麻烦爸妈了。”

看吧,轻轻松松,根本就不用说服老两口,他们俩主动就让再买房,还乐此不疲地去跑腿。

——

房子的事情落定,初迎就邀请李敏淑吃饭。

她没请张所长,一是请张所长吃饭有走后门的嫌疑,二是李敏淑本来就没来由地防着她,更不能请两口子一起吃饭。

李敏淑觉得这事儿她出了不少力,要是没有她初迎还买不成房子呢,再说这个年代被人请客吃饭很有面子,初迎又很有诚意,她说去京城八大楼之一的泰丰楼,于是欣然应允。

八大楼都是老字号,有的开业早有的晚,早的起源于清末明初,晚的在民国时期开业,大部分都是八旗子弟投资的,像这家开在大栅栏的泰丰楼就是清朝同治十三年开业的。

“李姐,我还给你带了点我公公他们饽饽厂的点心,赶巧了,都是昨天新做好的,平时也不一定能做这些。”初迎热情洋溢地说。

点心没用点心匣子装,就用纸包,显得很随意。

李敏淑一看,纸包上贴着红纸,红纸上写着马□□糖沾、孙尼额芬白糕、七星典子,确实都是平时不好买又贵的点心。

“这怎么好意思,我给你钱。”李敏淑说。

初迎说:“李姐,你可别寒碜我,你帮了我这么大的忙,我该感谢你,就这么点小意思,您可得收着。”

看在点心实在不好买的份上,李敏淑把点心收下。

经过跟初迎短暂接触,她对初迎印象大为改观,她觉得初迎不可能看上她家老头子,毕竟初迎年轻漂亮还有钱,她家老头子年纪大了还秃顶。

再说初迎对象年轻长得俊,她家老头跟人比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一定是她无中生有地多虑,有了这个认识之后,这段饭就吃得很愉快。

初迎点菜还特别实在,葱烧海参、烩乌鱼蛋、酱汁鱼都是高级菜,等服务员走后,李敏淑说:“咱们就吃个便饭,就咱们俩不用点这么好的菜。”

“李姐,你帮了我的大忙,我好不容易请您吃顿饭,肯定得吃好点。”初迎说。

她先是做了一番感谢,然后说她还得买更好一点的四合院,让李敏淑帮忙留意着。

“你还想买?”李敏淑很惊讶。

“嗯。我还是想找更规整点的四合院,毕竟是给港商亲戚住,我们找了那么久都没找到独门独院,还是李姐认识的人多,麻烦李姐多问一嘴。”初迎点头。

被戴高帽的李敏淑:“……”

想不到初迎还带了饭盒,让她打包回去两个新菜说晚上吃,回到家,张所长刚好在吃早上的剩饭,李敏淑把饭盒掀开让张所长吃热乎菜。

“看来你这顿饭吃得不错。”张所长看对象面色红润,心情愉快。

“我之前对初迎有偏见,现在觉得她人不错,怪不得你们房管所的年轻姑娘都愿意她去。”李敏淑说。

“嗬,不至于吧,吃一顿饭她就把你收买了?你都替她说上话了。”张所长很意外。

“哪是吃顿饭的事儿,别人请我我还不去呢,她做事儿敞亮。”

看媳妇还是频繁往外跑并打听房子的事儿,张所长问她:“你咋还找房啊?”

“帮初迎找,她亲戚还要买房。”

张所长:“……我在房管所干这么多年都没见过比你更优秀的职工,要不你别在工会干了,来我们单位吧,我看你适合在房管所干。”

李敏淑:“那倒不必。”

张所长:“这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是多好的姐妹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