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3/5页)

“我手里哪有闲钱,还欠着外债呢。”付翠芳动了心思,这种赚钱方式太容易,她想上了报纸的企业一定不会是骗子,只是她没钱。

秋谷把报纸收起来说:“你以为我还想给人家送钱去啊,你太小瞧我了,我是想自己集资,这才是我发现的生财之道。”

“自己集资?让人把钱拿给你?可是你既没有专利,有没有高科技产品,也没公司。”付翠芳问。

秋谷早就经过深思熟虑,说:“我才不想开公司呢,你知道现在干啥最挣钱不,去海口搞房地产,我想以房地产公司的名义搞集资,筹到钱就去海口搞房地产,在海口很快能挣到钱,就把这些集资款返还。

“万一挣不到钱赔了钱不就返还不了吗。”付翠芳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但她理智尚存,怕赔钱。

“我实地考察过海口的房地产项目,去海口搞房地产绝对赔不了,你没去过海口,不知道去那搞房地产的人有多疯狂。”秋谷非常有信心。

付翠芳想了又想,觉得她这条路可行,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终于又发现一条发家致富的光明大道。

“可是咱们不懂房地产?”付翠芳还是有点担心。

“有钱就行,啥懂不懂的,不就是买卖地皮嘛,跟买卖衣服一样,就是金额大点。”

付翠芳被秋谷的胆大自信感染,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

秋谷看她动了心思,立刻发出邀请说:“我缺帮手,要不要一起干,咱们是表姐妹我才来找你,一般人我才不告诉这发财的路子。”

两人踌躇满志达成一致,做着一夜暴富的春秋大梦,商量后决定慈悲为怀,优先把赚利息的机会送给亲戚、朋友、工友。

秋谷的话掷地有声:“咱们一定会成为大老板,成为先富起来的人。”

等凑够几十万,立刻奔向海口开展房地产事业。

这两人,注定是不平凡的女人。

——

初迎还在忙一件事,她去找赵建军跟冯兵兵说她听来小道消息,今年可能会发个体营运证。

“你们要是不想开出租可以到我修车厂上班,要想继续开出租你们两个应该都想要个体营运证吧。”初迎问。

这俩人给她开了那么久出租车,安全行驶无事故,给她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她很想帮助这两个弟兄,让他们得到点实惠。

“真能发个体营运证?”俩人听到这个消息,眼睛都发亮。

“我不知道能发多少,但肯定数量不会多,就像我拿到那次一样,能拿到的是极少数,没有份子钱、管理费、挂靠费、服务费等,有了营运证挣了钱是自己的。”初迎说。

赵建军问:“那要是我们有了营运证,你这两辆车咋办?”

他觉得初迎真是太好了,有这么好的机会会想着他们。

初迎说:“现在会开车的人多,我还担心没人给我开车吗,问题是这证不好拿,可能就放开一小段时间,说不定我们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不再允许申请。”

“那我们怎么申请?”冯兵兵问。

今年会兴起出租车公司热,很多机关单位会申办公司,申请营运证,到年底京城会有一千家出租车公司,八成都是集体所有制,司机要带钱买车、集资、交份子钱,又苦又累地整天开车,收入的大头都被车租车公司拿走。

当然也会少量发放个体营运证。

拿到个体营运证几乎是每个出租车司机的愿望,果然他们两个非常感兴趣。

京城个体营运证一共才一千多张,如果八十年代她赶上那一批放了几百张,那么这一次还是几百张,绝对的稀缺资源。

初迎说:“你们俩要有认识的人也去打听,悄没声的打听,别对外嚷嚷,一旦允许申请就赶紧去,能拿到最好。”

现在初迎不会像当年那样,要靠初贰去打听,她有打听渠道。

不过她还是跟他们俩说不要完全指望她,她也没啥门路,只能多打听。

“营运证归哪个部门管?”冯兵兵问。

初迎回答:“交通运输管理所,但这个部门可能得到消息比较晚。”

冯兵兵想了想说:“好吧,那就多找点相关部门的人打听。”

赵建军比他老实得多,他想了又想,也不知道跟谁去打听。

跟俩人聊完,初迎又去找周信,跟他说了这事儿,问他想不想拿个体营运证。周信现在是工商局司机班主管,他真是个好司机,乐此不疲衷心耿耿地给领导开车,压根就没别的想法。

“给领导开车挺好的,领导特别器重我,关照我,下一批分房我有希望换个大点的房子。”周信对现在的工作非常满意。

初迎说:“行吧,难得热爱自己的工作。”

——

这天,很意外,白隽清独自一人到修车厂来,他说先去老厂,问了接待,才找到德奥新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