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第4/5页)

初迎姐弟商量,决定跟日丰还有德众去谈卖车的事儿。这两款车都是百姓接受度最高的车型,国产车型一二十万,进口车型二三十万。

首选日丰,一是场地初贰也有股份,二是日丰总部在津城,离得近,过去一趟很方便,汽车运到京城也快,德众总部在长春。

想要买车就得去找对方销售部,国产车跟进口车销售都归销售部负责,先锁定日丰,初迎去找售后部部长帮忙,对方跟她说:“就是那些机关单位下属的经销商也未必能见到销售部部长,你们是优秀维修站我才给你牵线搭桥。”

初迎连忙致谢。

“三姐,原来你都已经想清楚,我跟你的思路走就行。”初贰意外的不得了。他本来以为他们卖车要先去考察市场,做市场调研,修车卖车隔行如隔山,应该慢慢了解卖车这个行业,可在初迎这儿这些环节都省了,她似乎经过深思熟虑,她有明确的思路跟想法,根本用不着这些。

完全是初迎在带着他挣钱。

初迎总说他有头脑,可目前来看,用上的机会不多。

他觉得自己就是个跟班小弟,这个定位也不错。

“对,按着我的思路来,咱们先去跟厂商谈谈再说。”初迎非常有信心。

姐弟俩去了津城,见是能见到,但对方显然没什么兴趣,三人就隔着办公桌,部长一边处理手头工作一边听初迎说。

从部长口中得知,一般政策执行都滞后,但现在确实不需要批条买车,提车缴税后在车管所能轻松上牌。

她跟部长说她早就注册好公司,有汽车跟零部件经营权,还申请了进口车销售资质,并且有足够气派的销售场地。

“我还有二十块合适的场地,都是买下来的,有能力发展成为经销商集团。”

部长拿钢笔写字的手一顿,很那想象私营经销商有二十块场地,她还想发展成经销商集团?这说法挺新鲜。

他立刻觉得初迎与众不同,说:“有点想法,继续说。”

初迎说新政策公布,以后汽车销售形势肯定会发生变化,车企都会扶植有潜力的经销商,她的汽修厂已经跟公司合作好几年,她有资金有资质有场地,就是最优质的值得企业扶植的经销商。

对方感觉到初迎跟别的机关单位下属汽贸公司卖车的人不一样,她有前瞻性有想法,于是便多分出一分心神听她说话,还说:“没问题,你可以卖车,可以当经销商。”

接下来初迎当然是要车,她说既然是扶植对象,她卖出去车之后只要有现车,就要优先把车给她,她本来想说一百辆车,话出口之前,想到要讨价还价,就说要五百辆。

邓安明显然认为她狮子大开口,认真打量她几眼说:“第一,我没这么多现车给你;第二不管多长时间,你根本就卖不掉。”

初迎说:“我有信心,我想试试,企业给经销商机会,也是给企业机会,这是双方合作都获得利益的事儿。”

她对日丰品牌很有信心,这个品牌各车型以后在国内会遍地开花。

“这五百辆车你打算怎么卖?”对方终于停下,把钢笔冒扣好,认真听初迎说话。

初迎跟她说了自己的想法,她说会主动寻找个人消费者客户。她想光凭能尽快提车这一条,就能把个人客户吸引来。

邓安明也想借经销商的力量做新的尝试,初迎的想法竟然跟他对未来卖车的设想不谋而和,瞬间对初迎产生点兴趣。

但他还没见过哪个经销商这么有自信,但这五百辆车分歧实在太大,他推心置腹地说:“即使我批给你这么多车,对你也没有任何好处,要是你卖不出去,影响的是你自己的信誉,你现在是优秀维修厂,一旦卖车失败你这几年的积累都白费了,公司会连带降低对你修车厂的评价,以后你再想要做什么事儿都会很麻烦,我建议你还是要稳妥点,不要一下申请这么多车。”

初迎觉得对方的话很有道理。

但这对初迎是新的尝试,在整个行业内都是新的尝试,她要争取的都是个人客户,不确定能争取来多少。她也无法预计能卖多少,但她如果对方能保证尽快给她车的话,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值得尝试。

邓安明也想要有想法有信心的经销商,初迎是经销商里比较特别的一个,他想给她机会。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对方答应给她二百台车,于是在走完各种成为经销商的流程手续之后,为防止变卦,初迎还让对方写了个条子,虽说这条子也没啥大用,总比没有强。

邓安明语重心长地说:“我可是豁出去了在公司的前途给你争取的车,我这是在全力支持你,如果车卖不掉,你会连带我在公司受到影响。”

他们约定好的是只要初迎把车卖掉,他们就会立刻把车运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