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视频 墓葬好坏(第2/3页)

这一点,始皇也无法克服。

嬴政直接拒绝道:“朕一统天下,功过三皇五帝,即便是到了地下,也要征战天下,做地下的皇帝,绝不可能像他们说的那样薄葬!”

片刻,想到那么多盗墓贼的始皇,最终还是往后退了一步:

“不过,金银之类的财物还是少放点,省得被后世子孙惦记。”

汉朝

“霸陵不封不树,对于帝王来说,已经算的上是薄葬了。”

发了一通火的刘彻平静下来,他苦笑一声,说道:

“可惜,对后世之人来说,她认为的‘薄葬’,应该是墨子那样,穿件衣服有个薄棺材裹身,任其腐烂回归天地吧?”

“陛下,这万万不可!”被吓得麻木的侍中顿时一个激灵,身为天子,怎么能够这样下葬?这是乱了尊卑秩序啊!

刘彻摆了摆手:“朕没有这样想,朕只是觉着,后世之人的观念,可真是洒脱啊。”

【除了帝王不薄,还有的墓则有严重的弄虚作假,比如魏国将军张詹不仅把墓修的破破烂烂,还立了块石碑坟墓外,写:“楸之棺,易朽之裳,铜铁不入,丹器不藏。嗟矣后人,幸勿我伤。”

这么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行为,百姓们还真的信了,八王之乱的时候他的墓也无人问津,直到两百年后南朝闹饥荒,百姓活不下去,试着挖了一下,才发现,里面金银器物非常多……

他们这些人弄虚作假的行为,成功破坏了薄葬的信誉,所以,当唐太宗李世民学张詹哭穷时,已经没人相信了,甚至真正薄葬的人坟墓也被挖了,比如王安石、晏殊的墓真的什么都没有,但还是惨遭挖掘。】

【奥对,说起来唐太宗的陵墓和汉武帝也差不多,都是拿国库三分之一的收入修了几十年,墓葬丰富,当真是帝王不薄。】

唐朝

想着薄葬的李世民僵在了原地。

不是,这年头,连薄葬都没有信誉了吗?!

他没打算用国库三分之一的收入来修陵墓啊,别的皇帝登基第二年就开始修陵墓,他现在还没动手修呢!

唐太宗李世民做的事情,和他这个开国李世民有什么关系啊!

而底下刚刚讨论薄葬的几个人,现在全都是大眼瞪小眼的互相看着,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自己薄葬,还要小心混进来的骗子败坏信誉牵连被挖,这是什么鬼世道啊!

另一波讨论严刑峻法的人扭头过来:“我就说嘛,比起来薄葬,还是严刑峻法更有用!”

李昭面无表情,不,我觉着做什么都没有用。

事实证明,她的想法是对的。

【除了死后的墓主人,生前活着的人也采用了各种办法制止。

汉代《淮南子·汜论》中写:发墓者诛,窃盗者刑。唐代《唐律疏议》中,规定的更加详细:发冢者,加役流,发彻即坐,已开棺椁者绞,发而未彻者徒三年。

可这样的严刑峻法,仍起不了作用,盗墓者只是从台前转移到了幕后,平民百姓的盗墓行为更加隐蔽,王朝更替时,各路军阀也会登场向祖宗要钱。

从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乃至民国甚至建国至今,盗墓从未停止。】

说完这段,天幕轻松欢快的配乐,突然变的沉重起来。

【中国古代的墓葬风俗有着极坏的一面,修建庞大的帝王陵墓,对当时的百姓是极为沉重的负担,陵墓越豪华,百姓的负担越重,而厚葬风气也会成为官员敛财、压迫百姓的手段,甚至随着攀比之风越演越烈,人们会掏空家财举办葬礼,死人风光大葬,活人更加贫困,甚至会被饿死,这不是危言耸听,西非的加纳就在上演着这一幕。】

伴随着天音,天幕放出了一群皮肤黝黑的人,他们穿着看起来就华贵,但与现在完全不同的奇装异服,扛着华丽的棺材,欢快的载歌载舞,而不远处,就是草棚般的破败房屋。

秦朝

看着天幕,嬴政皱起来眉头,怎么世界上还会有这么黑的人?

汉朝

董仲舒心情沉重:“天幕所言是即,厚葬之风不可取,必须要上奏陛下,移风易俗!”

皇宫

刘·耗费国力·彻面无表情的盯着天幕,虽然天音说的话很难听,但有一点说的很对,哪怕把自己修陵墓一半的钱拿出来,打匈奴的军费筹集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罢了,死后他是好不了哪里去,倒不如先顾现世……

唐朝

“昆仑奴?”李世民没想到自己还会从天幕看到这个,不过他也没多少惊讶,只是看着天幕的对比,逐渐慎重起来。

“厚葬,的确不应该推崇。”

死人的棺椁装饰着宝石,活人却要在一边喝稀粥,这样的国民还能做什么?

而天幕,也没有全然否定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