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视频 自然灾害完(第2/3页)

一言一行像极了理想周公的王莽步入了他们的视野,有意思的是,即便是王莽治理天下的方法那么的复古周政、符合儒家推崇的所有要求,充满了儒家仁义的光辉,但——

结果反而更烂了。

在王莽的改革下,‘各因官职为奸,受取赇赂以自共给。’‘因民犯铸钱,以铁锁琅当其颈,传诣钟官的有十万数,以至于愁苦死者什六七’。最后,四方皆以饥寒穷愁起为盗贼,起义造反。

事实证明,儒家理想的道德和仁义解决不了残酷的现实问题,在逆人性、逆社会规律的指导思想下行动,只会让一切变得更糟糕。】

秦朝

听到这里,嬴政眼中对儒生的嘲讽更甚。

儒家的思想是道德建立的秩序,他们梦想着分封,梦想着与皇帝共治天下,这样的手段极为狡猾,既要了权力和好处,又不肯承担半点责任和骂名。

甚至,一旦出现社会矛盾,他们的解决办法永远是‘回古’,恨不得回到尧舜禹禅让时期才好,可后世的这么说的儒生,又哪个放弃了当时的物质条件,真学着周公,去身穿兽皮麻衣,食未曾脱壳的麦饭了!

只是——

嬴政垂下眼睑,眸中极为晦暗。

“朕,是不是也被法家蒙蔽了双眼?”

唐朝

“胡言,一派胡言!”

听着天幕反复讲着儒家乱国之事的各地儒生伸手指着天幕,想骂,却找不到方向。

王莽上位的确是当时所有群臣推上去的,上位后推行也是周礼,这已经是一波打脸,若是在东汉,有了刘秀做例子的儒生们,还能找出无数的理由论证王莽并非天命之人,偏偏,现在是初唐。

晋朝违背誓言篡位的报应并未到来,永嘉南渡后,东晋的文人在面对越来越固化的阶级和无力抵御诸胡的现实时,开始转投道家清谈,南北朝乱世更是让儒家所宣传的一切成了笑话,武力决定一切的时代,儒有何用!

如今是还有很多儒生,可这多是他们只能学习儒学,难以学习其它流派的缘故,叩心之问,又有多少人,真的信儒?

所以,当真是骂不动。

唐朝,皇宫

“话有些不对。”

皇宫中,听到这儿的刘文静突然说道:

“若天下人毫无仁义道德,如商君时互相检察,夫妻父子之间诬告成风,亦如南北朝时毫无人伦底线,互相杀戮,不觉自身有错,那人间与地狱何异?”

听刘文静之言,李世民抚掌叹道:

“是极!仁义道德无错,空谈才为错,是先有规、有法,而后再有仁义道德,可惜,大多数儒生是将两者颠倒了!”

【让人感慨的是,儒家无法抑制土地兼并,法家虽然能够做到,却会将国家推向另一个极点:全面压迫。

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在完成属于他们的历史使命时,都采取了极致压榨各阶层的手段,甚至有时候还不顾后果,比如汉武帝的算缗和告缗,桑弘羊做为古代的经济学家,必然会知道告缗对市场的破坏,但,他还是推行了。

因为法家的制度,就是围绕着君主的意志行动,满足君主的一切欲.望,而汉武帝——

这么说吧,怎么也得有十个把蜀汉修出来山河堰,灌溉四万六千余亩田地,达成盐铁专营,同时又能将蜀锦远销曹魏孙吴,赚着他们钱打他们,逼的曹丕写《与群臣论蜀锦书》的诸葛丞相,才够满足他汉武帝想要征服周围四夷乃至整个西域,同时不把国内经济整崩溃的成就。】

秦朝

听到这位诸葛丞相的事迹,嬴政眼前一亮。

好生厉害的人物,既通农事,又善水利,还懂商业经营,若是能……等等,怎么是汉家的人?

上面的桑弘羊居然也是,这汉朝到底是走了什么狗屎运,人才一个接一个的!

嬴政不甘心的把自己身边重臣扒拉了一遍,发觉全都是法家的人。

之前他还觉得没什么,现在看看儒家怎么把皇帝带到沟里去的,全任用法家的嬴政,也开始觉得有点不妙了。

“朕身边缺些懂商业的人才。”

别的不说,这统一货币要统一成什么样子,怎么让百姓用上秦钱,而不损害自身利益,肯定得要懂商业的人来出点主意吧?

他可是在评论区看到了汉初皇帝乱发货币搞的祸事,本来屋子里就在漏水,再拆梁柱……呵呵。

汉朝

看着侍中呈上来关于往后年间的高达三十四次的灾害记录,刘彻发自内心的说道:

“十个诸葛丞相不够,朕想要一百个。”

【不过,即便是有十个诸葛丞相,也只能保一时清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吏乃至皇帝带头腐败的事情必然会发生,就算是出现些仁政,也会被官吏和豪族转化为剥削平民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