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视频 放弃治疗(第2/3页)

“是了,朕当时肯定会想办法充实秦吏。”

只是,书写与学习秦律不是易事,再加上缺口太大,他御使过重,就算是培养秦吏,也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而在殿中端坐的李斯等人,额头又开始浮现出冷汗。

培养秦官秦吏?

这是什么冷笑话!

【秦始皇放没放弃治疗UP主不知道,但之前的秦王都挺放弃治疗的,如果我们扒一扒秦国的官员,那大家便会发现,从很早之前,秦国的朝廷就被六国人士给占领了。

比如,秦孝公任用的商鞅来自卫国,秦惠文王任用的张仪、公孙衍来自魏国,秦昭襄王最器重的丞相范雎也是魏国人,而到了秦始皇,他重用的是楚国李斯。

简单来看,这就是战国时期秦朝为了提升国家实力,向六国不断招揽人才的缘故,但当我们从秦的角度来看,问题就出现了。

为什么秦朝治国的人才要从六国招聘,秦国本土的,能够在国家层面制定战略的人才哪儿去了?

答案是,他们都去打仗了。】

秦朝

天幕刚说时,嬴政还没有反应过来,六国向着秦国的人才过来给他执政,秦国将领负责打仗不是挺好的吗?

可等到天幕提问后,嬴政便顿觉不妙。

一两个顶尖执政丞相的稀缺看着好像没什么,可连续数代都是如此问题可就大了,这代表整个国家在文士培养方面的极其乏力,毕竟,优秀的执政人才除了天赋高,还需要有环境在。

通俗点的话说,就是得有大量中下层文士,才能卷出来实力水平高的人才,而秦国——

平民百姓还想读书?简直不将商鞅韩非子的五蠢六虱放在眼里!

无书可读,平民百姓也只能去挤耕战,如此一来,秦国不缺秦吏秦官才有鬼,等到现在需要的时候,再培养也来不及了。

想到这里,嬴政不由得扶额。

“这还真是一饮一啄皆有定数,秦因战兴,也因战亡,哈,和那汉朝竟这般相似!”

秦朝,本地

在军中学会写字的秦卒挠了挠头。

“天下都打下来了,以后也没战可打了,我要是能当个秦吏,也挺不错啊。”

秦朝,韩地

一个贫寒的文士扯了扯自己打着布丁的麻衣,他看着天幕,神色犹豫。

文士在的县城内也是缺官吏,所以他专门学了秦字,想在县衙中谋个职位,可秦法规定,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他,没有资格当秦吏。

看着天幕,文士忍不住说道:

“如果秦法没这么严苛,能让我也能做个小吏,那该有多好?”

“嗯,最好秦法在减减,小罪重罚,平民哪里受得了?小吏也要被累死的!”

秦朝,后院

一位成年女子照顾着因上战场受伤,无法自主饮食的父亲。

她透过窗户看着天幕,不由得说道:“父,秦好缺官吏啊。”

父亲看着天幕,叹息:“我儿通读《管子》,也会秦字,做个佐吏也绰绰有余,可惜秦不似汉和后世,不招女子,又太过严苛,唉。”

还有更多的文士看着天幕,衡量着局势:

“武人攻伐,文人治国,千年至理,秦法无力治国,我等是入秦,还是……”

“罢了,再观望观望。”

【这事儿,得从秦孝公开始说。

彼时秦穆公建立的霸业已经远去,几代君位动荡使得国力消退,被魏国夺取了河西地区后,还得割地才能与之讲和,已经形成的战国六雄将秦朝视为夷狄,连诸侯的盟会都没有资格参加,贫瘠的资源和危机的局势使得秦孝公必须变法改革,于是,他的一生之友,塑造整个秦国的商鞅来了。

商鞅变法,总结一下就是八个字,利出一孔,奖励耕战,所有的政策都为了耕战服务,为此还设置了大家所熟悉的二十爵位制度,商君书言:能得爵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

只要杀敌,就能取得爵位,看着很美好,可统治者怎么会设置这么简单的晋升规则?

这么说吧,白起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斩首几十万,夺城六十一座,才从十二级的左更,晋升到十六级大良造。】

六国贵族面露厌恶,指着天幕,骂道:“秦法,骗术尔!”

楚国偏支王室对还在追随自己的义士许诺道:“若我能复国,必封诸位为君,得食邑,世代相传!”

王翦微微叹息。

商鞅的二十爵啊,哪里是那么容易拿的。

秦卒们看着天幕,虽然也觉着这个饼太难吃到,但好歹有饼啊,而且还真有人吃到了。

六国连画饼都懒得画的,平民还想要有爵位?想得美!

就是现在天下都被打完了,还能上哪儿打仗升爵位?

【想升爵,杀的人得是有爵位敌人的脑袋,而晋升之后,士兵基本上便会成为伍长开始带领队伍杀敌,这时候的杀敌规则又变成了团队作战,队中逃跑、将官死亡、都会受罚+扣除人头,想要继续晋升,要在扣除己方损失人数之后,再杀三十三个人才能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