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番外一(第2/3页)

正如后世人说的那样,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能够随意了解历史的无才,她的眼界,乃至预估自己所作所为的后果上都很清楚。

面对这样的情况,李世民无法像训斥群臣那样训斥无才,他将自己之前所想的情况说明,略微迟疑片刻,又问道:

“朕今年不过二十有二,并非历史上那个饱受磨砺,政令通达的唐太宗,你是怎么能如此相信,朕能处理好这样的局势?”

“因为一开始我就没想着你我能处理。”

第三次见面,叶图南面对对方说不出话的紧张已经少了很多,她将自己的想法合盘托出:

“我思来想去,觉着只有上交国家,国家人才那么多,三个时空处理起来完全是小意思,真的,圣上你就帮忙上交一下,想想十四亿中卷出来的人才梯队给您做国策计划,肯定不会有疏漏的!”

李世民无奈扶额。

好家伙,原来是在这里等着他,怪不得无才敢这么口无遮拦,可有一个无才已经够让人头疼了,再来后世顶尖的人精,那整个朝廷岂不是都要沦为傀儡?更何况,两者又没有可交换的利益,对方凭什么为他们做那么多事?吃饱了撑的?

脑海中迅速掠过种种不利的李世民没有答应,紧接着,他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为何无才自己不能上交?

斟酌片刻,李世民转移话题问道:

“朕生于开皇十七年,朕八岁时,已见什么是遍地尸骸,千里无鸡鸣,想来无才你不是不清楚这段历史,朕有些不解,在未来,华夏到底危机到何等地步,才让你这般执着?”

被问的叶图南微微沉默,这段历史回顾起来太过于惨烈,她难以开口,只能找出来视频,让对方自行观看。

虽然现代人坚定不移的相信着天下之势分久必合,但对于南北朝遗风还未过去的初唐民众来说,华夏分裂、异族跋扈也是一种常态,不过,这种情况在面对南宋心安理得的偏居一偶,元清两度异族为主的情况,还是小巫见大巫。

李世民一度以为,异族入住已经是最烂的情况,可今日短短三四刻钟所看到的内容,千倍、万倍更甚于此!

看对方气的呼吸上涌,喘咳不止,叶图南赶紧把视频关上,待对方缓过来,她也不再继续播放,而是简短的说了说印度现状、大漂亮国黑人的地位和被实验历史、乃至印第安人经历的那些,而后又打开电脑,让李世民看到她的私信界面——密密麻麻的,全都是外国的字母。

“这是专门搜索。”叶图南眉宇间多了几分愁绪,她道:

“有这么多外国人回复,天幕就算不是全世界播放,也得包括整个亚洲板块。”

那么,如果国内不努力的话,他所见到的历史,就将再次上演在自己的时空。

李世民听懂了这句潜台词,他沉默良久,道:“给朕一点时间想想,最迟……半月,半月朕就给你答复。”

这种国家级别的大事,肯定要认真考虑,再和大臣通气后再做应答,叶图南不急,她点了点头,应道:

“好。”

信任

比起来李世民的面对局势的复杂和迟疑,嬴政就爽快多了,白天答应叶图南能继续传播视频,下午就将任务甩过来了。

他希望用天幕教学秦字,顺便想问问后世有没有什么更好的确定度量衡办法——能够用天幕传播的那种。

还别说,这个叶图南稍微查找便出来了。

汉代疆域过大,为了寻找更标准的尺度,他们抛弃的过往的身度法,也就是用身体测量的办法,选择了更加常见且标准的中等小米来计算长度,一粒米的直径为一分,十粒为一寸,十寸就是一尺。

小米又称粟,是秦朝最广泛种植的农作物,而且它的大小一直很固定,现代拿华北地区的小米验证,发现测量出来的尺寸也在二十三厘米左右。

“大善!”

看到叶图南回复的消息,嬴政甚是喜悦,他吩咐人拿来粟,自己亲自排列数排对比,肉眼看上去,果然是分毫不差!

度量衡、文字两件耗费不知多少吏力物力,而依靠天幕,中央所做的内容瞬间缩减到了极致,他们只需要挑出来中等米分发各郡参考即可,而地方官吏也会快速有了标准的收税数额,不仅减少了混乱,还遏制了官吏贪污的可能,就是这文字——

“无才说她不通小篆,得让秦出人自己来,嗯……”嬴政略微沉吟,道:“传左丞相来!”

李斯心情忐忑的进入殿内,又心情复杂的走了出来。

陛下将上天幕讲解度量衡和小篆的任务给了他,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度量衡好说,重点是小篆,给人启蒙个学写字不算什么大事,可通过天幕给全天下的人启蒙,那意义便不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