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鱼市区(第3/3页)

随着米丽亚城越来越大,越来越繁华,来这里寻找发财机会的人也越来越多。虽然不时能够听到一些人因为某些原因出人头地的消息,但更多的人依然是在底层挣扎,这些人聚集在那个小渔村周围,居住区域面积一点点的扩大,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的鱼市区。

曾有米丽亚城的市政议员认为鱼市区不是米丽亚城的一部分,对米丽亚城的形象会造成损伤,建议沿着城区边缘,建造一扇城墙,将它隔离出米丽亚城。但最终这个提案因为一些人的阻止而不了了之,那个做出这个提议的议员也因为某些原因丢掉了职位,破了产,最终也流落到了鱼市区。

正因为有了这名议员作为先例,所以米丽亚城区的那些权贵们即便再怎么看不起鱼市区的人,也不会有人提出任何针对鱼市区的提案,免得引火烧身。

进入鱼市区之前没有任何正规的区域划分标示牌,但当地人有一种方法可以百分之百分辨自己是不是在鱼市区,这就是房屋和道路。

米丽亚城城区内的房子,大多都是以砖石、钢架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即便有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的,也只是以木材作为辅助材料,或者装饰材料,真正完全使用木材的房屋很少。

但鱼市区却不同,鱼市区的房屋几乎全都是那种两层尖顶阁楼式的木屋,外面用灰泥涂抹一层,作为墙壁。

这些房屋之所以会才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主要是这些木材不要钱,只需要在建造房屋的时候,找一些亲朋好友带上伐木的工具,到城外森林里面砍上几根树,就凑齐建造房屋所需要的木材了。

另外也因为这些房屋建造所需的用地不需要向米丽亚城市政申请,使得这些房屋都是占地就建,而且还不断扩建,从而令到这里的街道不单单狭窄,而且还扭曲变形,根本无法让马车驶进去。

“先生,您如果一个人进去,最好在天黑前出来,这里晚上的治安并不好。”从马车上下来后,车夫好心的朝雷欧提醒了一句。

雷欧回应了一句多谢,就走入到最近的一条小巷里面,进入到了鱼市区的贫民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