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东山故人(三)(第2/3页)

“臣不敢,太师请讲。”

“许多人不知,叶氏长公子在幽云河役中有投敌之嫌,当初御史与另一位兄长是被当做叛臣缉拿的,连奴印都打了。后来,因长公子已死、证据不足,先帝仁善,并未深究,念及已故的叶老将军,还是下旨赦了叶氏的罪行。”

叶亭宴平静地听着,就连持盏的手都没有抖一下。

落薇瞥了宋澜一眼,发现他面色微沉。

叶亭宴入京,算上今日也不过五日,小昭帝必然没有想到,短短几日,玉秋实竟已将他这千里之外、多年以前的秘闻查了个清清楚楚。

“御史年少逢此大祸,险些摧毁,二公子从军后,你与兄长失散,销声匿迹了良久,好不容易才被寻回。老夫同一个曾在北幽驻守过的武将有旧交,前几日吃酒时无意提起,竟听到些新鲜言语。”

“三公子失散后,叶将军亲旧众多,撒了大把钱财助二公子寻找幼弟,五年来有不下十数个冒充者,而最后寻到御史——”

“是因那篇《伤知论》。”

他意味深长地拖着长腔,声音带笑,言语却分明是诘责:“三公子少时确是文武双全,再说,能写得出《伤知论》来的人,有何动机冒充?是而无人怀疑。”

“但老夫听完,心中却生了许多疑虑。”

他没有继续往下说,众人却已明白了他的意思。

叶亭宴定定站着,用一种有些奇异的口吻缓缓问:“太师疑臣的身份?”

玉秋实摇首道:“身份?不是身份,是目的——这猜测,在北幽并不难闻,御史要授官,必定是被细细查过身世的,然而这样的传闻,为什么没有到陛下的耳朵里?就算是老夫,也是无意得了机缘才知晓,是谁在其中刻意含糊了此事?”

他立刻转身,向宋澜恭谨拜道:“臣方才想同陛下所言,便是如此,陛下可用叶氏旧人,却不可用身份不明之臣哪!”

落薇在心中冷笑了一声。

玉秋实不愧是浸淫多年的老狐狸,好毒的心术。

恐怕在宋澜带叶亭宴回京之际,或者更早,在他看了《伤知论》、猜测到宋澜想擢此人以遏相权时,便开始着手探查起了叶亭宴身上的破绽。

叶氏二公子都认下了这个弟弟,宋澜派人查时,压根没想过此事。

玉秋实则特意寻了北幽武将,细细问来,一字一句、一日一岁,终于寻出了这一个口子。

只消添油加醋一番,便可在本就多疑的帝王心中落一抹不可散去的阴云。

叶亭宴要如何证明自己的身份?

——就如同如何证明“我”是“我”。

倘不能简洁有力,即使宋澜此时不信,过后用人之时,也不可能毫无芥蒂了。

得心应手的诛心术。

落薇托着腮,心中忽而想,宋澜与玉秋实勾结已久,玉秋实想必数次在宋澜面前进过关于她的此类言论。

毕竟这二人心知肚明,她与宋澜是同抱刀刃而眠。

暗夜无光,不能兵戈相向,可若天光大亮,一切便无所遁形。

宋澜竟能顶着这样的猜忌,大胆在她面前做戏,是自信所行之事永远不会被她知晓,还是寻不出第二人来弹压玉秋实?

从前在她心目中怯懦羞涩的少年人,竟也早生了这样的七窍玲珑弄权心啊。

宋澜的双眉已经紧紧蹙起,落薇还专心盯着手中的未曾吃完的点心,玉秋实却突然转脸,冲着她道:“陛下与娘娘当初都见过三公子,陛下只见了一面,记不得也是有的,娘娘,您是否与三公子私交深些、尚还记得他的模样呢?倘若如此,倒是不必再查了。”

她答是,倒是能为叶亭宴解决眼前困境,只是不免要将自己牵涉进去、频频提起当年。

她与叶亭宴无甚私交,闭口不言已是恩惠了。

于是落薇立刻否认:“太师说笑,本宫与陛下一般,都只见过年少的三公子一面,哪里还能忆起什么模样,只依稀记得是位清丽公子,陛下,是否?”

宋澜挤出一个笑容:“是只见过一面的。”

叶亭宴孤零零地站在点红台上,手中的金盏已然空了。

听了她的话,他既未失落,也未慌张,只是掀起眼皮,朝她淡淡看了一眼。

他这一眼却让落薇突然意识到,方才那个过于巧合的撞见,或许是叶亭宴已经预知今日之祸,想来求她一顾。

然而他没寻到机会开口。

面前三人,各有千百种权术心思,既与她无关,她本不关心结局。

只是叶亭宴那个淡漠平静的眼神,却让落薇好奇起来——若他提前知晓玉秋实之疑、还想过破局方法,如今未能成行,他还有无旁的应对策略?

宋澜斟酌片刻,还是开口问道:“亭宴,太师之疑惑,你可能解?”

叶亭宴非常平静地撩了下摆,重新跪了下来:“当初臣流落在外,为奸人所害,伤了许久,好不容易才与兄长相见,若非确信,兄长为何要将臣认下?如今他远在幽州,不能为臣作证,太师所言,实在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