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2/3页)

郭家祖父道:“听闻今年圣人曾迎张果老到东都,赐号为‘通玄先生’,这老道士恐怕就是张果老了。”

郭幼明有些吃惊。

张果老名气还是很大的。

据传当年天后曾遣使召他入京,他直接假死不应召。去岁圣人听闻张果老在恒山出没,特地派使者去恒山征召张果老,他又故技重施当场给使者表演一个假死,吓得使者都不敢再逼他。总不能扛具尸体去面圣吧?

还是李隆基再次命人携他御笔亲书的文书去邀他到东都一聚,张果老才磨磨蹭蹭地随使者出发。

若没点真本事,怎么会连两任皇帝的面子都不给?

郭幼明不信道也不信佛,这些八卦却是听了不少。

听说圣人还曾想把玉真公主嫁给他呢!

理由是玉真公主从小信道,张果老又是个得道高人,这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

知晓李隆基异想天开要给自己弄个公主老婆,张果老连夜跑了。

李隆基派人遍寻东都无果,只得歇了嫁妹想法。

所以他们是在家门口碰见行踪莫测的张果老了?

郭幼明咋舌不已,揉着三娘圆溜溜的小脑壳说道:“你这是什么运气?连圣人寻不着的家伙都能教你遇上。”

三娘道:“我没问他叫什么,兴许不是他呢?”

说是这么说,三娘心里还是把她祖父的推测信了大半。

她疑心张果老唱的那段《逍遥游》便是因为看出了什么,既然李俨能梦中预知、李泌能因势推演,那旁人自然也有自己的手段窥见天机。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三娘回想着张果老唱的“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小小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

老天既然让她们这么小便窥知那样的祸事,想来也是希望她们能早早开始“聚粮”。

走远路要备干粮,干大事要聚什么?

人力、物力、财力,一个都不能少!

前路漫漫!

三娘向来是个乐观的人,此时她已经从最初得知李俨梦中诸事的震惊与难过中缓过劲来,浑身上下充满干劲。

既然已经向李俨保证过不会向任何人提及昨日的谈话,三娘连自家祖父和自家八叔都没有说,只在第二天与李泌他们说起自己遇到张果老的事。

并说起自己想到的“聚粮”计划。

当然,这不是要谋划什么造反大计,单纯只是交多多的朋友、赚多多的钱而已。

不管天下太平还是天下大乱,多些朋友多些银钱都不是什么坏事。要是她们几个没交上朋友,遇到难题时哪能像这样有商有量呢?

李俨他们觉得很有道理。

李俅更是两眼放光,当场把“聚财”这一重要责任划拉到自己身上。

丝毫不记得他拥有一颗从小亏到大的生意头脑。

很不错,聚粮计划正式启动!

李泌看着三个小孩凑一起嘀嘀咕咕了一会,一个两个都焕发出掩不住的活力,眼底也不觉露出几分笑意来。

他并不是多热忱的人,起初也并不打算掺和到东宫之事上,这会儿却有些动摇了。

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他头一次见到三娘那天。

那时候他本来也无意参与她与贺家子弟间的游戏,结果还是不知不觉便被她拉入其中。

连他尚且如此,其他人恐怕同样难以抗拒。

说不定真能改变点什么。

到底是在人多眼杂的地方,几人没有避开其他人聊太久,很快又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

颜真卿本来觉得教导皇孙是件挺麻烦的差使,这段时间教下来却觉这批特别的学生都特别懂事。

只不过最近几次他过来上习字课的时候,总感觉皇长孙李俨待他十分亲厚,眼神里带着藏不住的敬慕。

这叫颜真卿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进士有些受宠若惊。

不过他不是那种会因为这点儿看重就飘起来的性格,对李俨他们的要求一如既往的严格,只会在授课之余与他们多闲谈几句。

没过几日,李隆基也知道了张果老现身的事,且他知道的比三娘她们更全面,原来张果老是回东都买酒的,只是买完以后他那头白驴不知怎地在郭家落脚处那边不走了,他便也在那坐下歇了一会儿。

那天一老一少聊完以后,张果老又不知所踪了。

至于张果老与三娘到底聊了什么,旁人却是不知晓的。

李隆基听后越发觉得自己慧眼识神童,连张果老这个方外之人都认可。他再次召见了三娘,询问她与张果老都说了什么。

三娘在李隆基面前自然不会说什么“聚粮计划”,她一五一十地复述了自己与张果老交流的过程,面上还很有些气愤:“他居然说我会骗很多人!”

即使是传说中的通玄先生,也不能污蔑人啊!

三娘年纪小,听不懂张果老的话是什么意思,李隆基这个纵横欢场的风流皇帝却是一听就懂。他哈哈笑道:“看起来是真的能骗许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