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第2/2页)

三娘有次读了他们和的诗,便和王维说想见见这位裴秀才。

王维说裴迪行踪不定,有机会再让她们见个面相互认识认识。

这次便是机会来了。

三娘提着酒进门,一眼瞧见了站起来迎接他们的陌生男子。

裴迪年纪比王维小一些,长相与气质自然是清俊出尘,一看便不是俗世凡人。

三娘是个自来熟,不必王维介绍便和裴迪聊了起来,末了还说既然王维与他相交莫逆,她便该喊声师叔了。

王维:“……”

裴迪:“……”

裴迪哈哈大笑,乐不可支地对王维道:“你这学生可一点都不像你。”

都是相熟的人,王维也就不辩解什么“只是教弹琴”了。

几人坐下喝酒,郑莹属于一杯倒的那种,便没厚着脸皮往前凑,负责领着狄安她们在别业里玩耍。

酒过三巡,三娘便和裴迪埋怨道:“你和老师感情可真好,老师来辋川庄这边小住,你听到消息就过来看他了。我有一好友同样在终南山这一带隐居,我到蓝田县这么久都没见着他人。”

裴迪听后笑问:“你说的这个好友可是姓李?”

三娘惊疑地看向裴迪。

一看三娘那表情,裴迪就知道自己猜对了。他微微笑道:“你若是想他来见你,我可以帮你代为转告。”

终南山非常大,几乎对长安城形成半包围状态,所以想在里头找人其实是挺不容易的。不过如果是长居终南山,总归还是会有那么几个熟人。

隐士也是需要社交的嘛。

三娘没想到自己随口埋怨一句,还能埋怨到共同的熟人面前。她说道:“还是不用了,他想来自然会来,他不想来的话,来了也不会快活的。”

裴迪道:“难怪你们能当朋友,这话听着便很有道性。”

道家最讲究的就是顺其自然、无为而为。

已是入冬了,周围其实也没什么好景致,狄平他们在外头玩耍够了便回来吃茶暖暖身子。

冬日里头没什么好消遣,几人随意地围坐在炉边喝酒聊天等吃饭。

结果快到吃饭的点,又有人来报说萧戡找过来了。

三娘微讶,接着便惊喜地起身迎了出去。

方才外面又下了场小雪,萧戡一路骑行而来,头上肩上都对着些碎雪。三娘走上前见着了,顺手帮他拍了拍,询问道:“这这么快就回来了?事情办得如何了?”

萧戡得意洋洋地自夸道:“我亲自去办的,哪有办不好的道理!”

“人都找回来了?”三娘忙追问。

“差不多。”萧戡道,“人都找到了,带上小孩走得慢,我就留了人负责护送,自己先回来了。”

他是爱刺激的性格,人已经弄出来了,他就懒得跟着大队伍慢慢走了。这次跟他出去办事的都是公主府中颇可靠的老人了,负责护送批女人小孩回来还是可以的。

三娘听萧戡这么说也放下心来,点着头道:“那就好,先进来喝杯酒暖和暖和,正好一会就吃饭了。”

萧戡把马交给仆从与她一起往里走。

屋内,王维与裴迪坐在火炉边借着半掩的窗户看着外头的少年与少女。

裴迪说道:“这两小孩莫不是要走到一块?”

刚才他们都看见三娘随意地帮萧戡拂去身上的雪花,那份亲近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

王维道:“这种事谁能说得准,顺其自然就是了。”

王维自己并不是重情欲的人,并不热衷于男女之事。他自己三十多岁便丧了妻,至今都没有再娶,所以对于婚姻什么的他觉得不必太执着。

遇到适合的就成亲,没遇到也没事。

裴迪听王维这么说也觉得挺有道理。

郭家有那么多长辈在,这种事轮不到他们这些外人来操心,他们还是不要乱插嘴为好。

两人正闲聊着,三娘已经领着萧戡进来了,说是今晚蹭饭的人又多了一个。

王维笑道:“你在集市上买了那么多肉菜,再多十个八个人都不算什么。”

三娘也就是随口那么一说,实际上压根没把自己当外人,早就让绕梁派人去厨下多做几个菜给大伙下酒了。

一行人蹭吃蹭喝完,三娘也没急着回县城,而是带着两学生在辋川一带赏雪,教他们临景赋诗。

既然都已经收了拜师礼,当然得好好教点东西。

写诗作文那可是读书人的基本功!

辋川这边有这么好的山和水,不多安排几篇命题作文着实可惜了!

裴迪与王维也不远不近地缀在她们身后散步消食,只偶尔走近听三娘如何教学生写诗。

若是换成旁的十几岁小娃娃收徒,他们兴许会觉得对方狂妄自大,可这种事出现在三娘身上就一点都不稀奇了。

人家可是五六岁就能在御前写应制诗的小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