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谈过往(第2/3页)

“哥哥说这是男人们的谈话,我不应该在这里旁听。”阿市低声说道。

“既然这样的话,我也应该提前离开了。”在一旁的颜玉不由笑道。

织田信长大笑起来:“既然两位信得过舍妹,那么阿市你愿意在一边听听吗?或许我也需要你的意见呢。”

阿市闻言不由向着颜玉鞠躬致谢:“那就谢谢颜玉小姐了。”

阿市之所以离开,不过是因为以前的惯例,虽然织田信长是一个不太看得上礼法规矩的人,如果可以的话,阿市想在哪里就在哪里,但是平常和手下的家臣议事的时候,旁听的阿市常常会惹人非议,所以阿市为了避免给兄长添麻烦,所以到了这种场合,她都会自行提前离场。

不过这一次有方别和颜玉挽留,织田信长当然不会勉强。

茶水在杯中倒满,萦绕着香气。

织田信长隔着茶杯看向坐在对面的方别,笑了笑:“方别侠士,我听说你来自神州。”

“神州是一个好地方吧,我听说你们有一位至高无上的皇帝,统治着那片大陆的所有土地。”

“我听过这样一句话,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不是真的这样?”

“是的。”方别点了点头:“虽然说在绝大多数的情况我们的国家都属于一位皇帝统治,但是每隔数百年,都会有一场浩大的改朝换代。”

“腐朽的旧王朝摇摇欲坠,就会有贫困的农民揭竿而起,尝试推翻旧的王朝建立新的王朝。”

“当然,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那些起义的农民都是为那些旧王朝的王侯将相封疆大吏作了嫁衣。”

“三国演义的小说织田大人看过了吗?”

“三国演义?”织田信长这一瞬间竟然有些迟疑:“你是说三国志吗?”

“最近有人从神州带回来的历史兵法书籍,我倒是有所涉猎。”

织田信长这么一说,方别不由哑然失笑起来。

是的,因为长期以来东瀛缺乏足够的历史和文化,所以面对比自己先进的文明,往往会呈现出一种如饥似渴的状态,就像是一块海绵,拼命地吸收所能够接触到的水分。

就如同现在,因为东瀛正处于战国时代,渴望平定战乱统一东瀛的人当然不止织田信长一个,但是如何统一东瀛,那么肯定要有横绝的武力和百战不殆的军队,兵法瞬间就成了重中之重,所以他们大量从神州购买了所谓的兵法书籍。

而这样的兵法书籍,当然有孙子兵法之类的正常兵书,但是相对于比较晦涩的孙子兵法,毫无疑问是更加跌宕起伏的三国演义之类的历史小说更加受欢迎。

所以是真的有很多东瀛的大名和家臣人手一本三国演义,并且详细按照其中的兵法战例,进行大量的所谓的夜袭,劫粮,火攻之类的操作,你还真的别说,这些战法战例,如果能够妥善地应用于战争之中,反而有时候会有出乎意料的作用。

至少说比所谓的十则围之背水一战之类的晦涩说法更加的深入人心。

而织田信长当然也是看过三国演义的。

“是的。”方别点了点头,他可不管这一瞬间织田信长脑海中究竟是什么想法,而是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了下去:“汉朝是我们国家一个伟大的朝代,它前后历经两汉,延绵四百多年,曾经威震天下,横扫八方,但是即使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朝代,最终还是会因为种种的问题,积重难返,最终走下了大厦将倾的地步,其中的黄巾起义,就是为汉王朝敲响的丧钟。”

“但是黄巾起义,也最终没有能够将汉朝毁灭,相反,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被汉朝的能兵强将给镇压了下去,所有的起义军都被打败,他们的头领都被杀死。”

“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即使是在汉朝即将灭亡的时候,他依然有着非常强大的军队,仅仅一个军阀的实力,就可以轻松地压服四周的蛮夷军队。”

“这些原本属于汉朝的臣子,最终开始觊觎神器,他们彼此开始不顾汉朝皇帝的号令,彼此攻伐,甚至开始试图通过控制皇帝陛下本人来掌握更高的权威。”

听到这里,织田信长不由饶有兴趣地插嘴;“你说的是曹孟德吗?他确实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人物。”

所以你知不知道你在很多时候都被和这位好人妻的曹公相提并论吗?方别在心中暗中腹诽道,但是依然点了点头说道:“是的,就是曹孟德公。”

“我之前说过。”方别看向织田信长:“绝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不过是给这些王侯将相作了嫁衣,只有绝少数的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旧王朝,以至于推翻了旧王朝的那些封建军阀,自己建立了新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