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王者(第3/4页)

祂看到了一尊无比伟岸的青铜金人,脚踩着真空,屹立在星河。

天使之王那圣盔下的圣光,开始沸腾。

“谁?”祂感受着对方的庞大威压。

那是属于征服者的威压。

征服过无数世界的帝皇之威。

更重要的是……

天使之王知道,这尊忽然出现在深空的恐怖金人。

怕是有着不亚于祂的主与父的神力!

这意味着,祂来自于另一个维度。

……

龙虎山中,年迈的老天师,微微颤颤的抬起头,看向那蓝天白云的苍穹。

“太爷爷……太爷爷……”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在旁边问道:“您在看什么?”

老天师呵呵的笑了笑,他摸着自己曾孙女可爱的小脸,说道:“孔子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太爷爷的命比孔子的好啊!”

“王者之气,浩浩荡荡……”

“看来,凤鸣帝都,河洛出图,爷爷还能等得到!”

对老天师来说,这恐怕是他余生的最终希望了。

作为一个生在传统的时代,却活到了现在的老人。

他活着,就是为目睹那灿烂的盛世。

小姑娘却是不懂,但看着太爷爷那苍老的像老树一样的老脸,变得无比灿烂。

她也开心的拍着手,无比高兴。

……

灵平安跟着参观的人群,在那两个小姑娘的引领下,步入太祖纪念馆的内厅。

这个内厅无比巨大,起码有着三千平的大小。

一个个玻璃橱柜内,摆放着无数价值连城的文物。

太祖本人的书稿、他麾下将相们用过的兵刃。

当然,还有着三百年前的大夏王师们的武器。

义和式青铜野战炮、建义二年式燧发枪、大将军级舰炮。

还有着弓箭、弩机等等冷兵器时代的遗留。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在大厅上方,一面被钢化玻璃小心翼翼的保存在其中的残破战旗。

战旗之上,八个大字,依旧清晰可见。

“仁义之师,吊民伐罪!”

灵平安看着,也忍不住拿出手机拍照。

这可是过去只能在网上看到的宝贝。

乃是大夏王师,横跨大洋,援助北周殷商兄弟们,带到北周大陆上的旗帜。

在这战旗之下,则是一封被保存的非常好的,写在宣纸之上的伐秦檄文。

已经有许多人围在那檄文面前了。

甚至还有着人在吟诵着檄文的内容。

“朕闻王者举仁义,则礼法自兴……”

“曩者旧元暴虐,屠戮无辜,侵吞天地,终有天下土崩,宗庙焚灭,鞭笞至今……”

“彼秦陆者,人面兽心,贪婪暴虐,残害元元……”

“昔秦人泛舟,北登殷商之土,寒风吹其体,饥饿困其身……”

“商人以仁义之持,与其粮食,教其种地……”

“然则一朝立足,反目以待,刀斧加身,枷锁临体……”

“自朕起义军,扫除凶顽,收取天下,数以书信相告,以仁义规劝……”

“然其凶顽不改,暴虐依旧……”

“盖闻隋文帝曰:岂因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今朕奉天威灵,折冲宇宙……”

“艨艟列于港,不可计数,风帆行于海,遮天蔽日!”

“即日发兵,横渡大洋,替天行道,吊民伐罪!”

“自凉州而至扬州,起漠北而越大河,过太行而趋燕蓟……”

“仁人义士,当知朕意:今朕为天下王,做万民子,既能因万里之外,殷商遗民,而发大军讨伐……”

“而后卿等有事,朕及朕子孙,安能坐待?”

“此孔子谓之: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亦朕所谓孝也!”

这篇檄文,连初中生都会背,自然没有人陌生。

但,在这样的场合,人们依旧忍不住的吟诵。

灵平安也是驻足聆听,感慨不已。

“难怪汉武帝说:以非常之人建非常之功……”他想着。

这个时候,几个结伴而行的年轻人,从灵平安身边走过。

就听着他们议论:“你们知道吗?”

“就刚刚,十分钟前……太祖爷爷显灵了!”

“好多人都看到,帝都上空云层之中,有着太祖爷爷的身影若隐若现……”

灵平安撇撇嘴,他轻轻摇头:“保皇党真的是烦!”

自高宗后,国家进入宪政时代,依着太祖、太宗、高宗三朝的探索和摸索,建立起了全新的体制,并不断的在之后改革。

于是就建起了如今天下人都习惯了的体制。

司法权的解释在大理寺,治理权在内阁,监督权在卿大夫议会,而以上三项权力,则由天子委托给共和派与大同派决定。

这两者又通过大选,让人民来选择政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