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第3/5页)

“前几天有几个,但这几天都联系上了,也都排除过了。”

怎么可能?

这怎么可能!

王格东神色顿时凝重起来,所有符合凶手身高的同学全部排除过了,竟无一人有犯罪的可能性。

难道我从一开始就判断错了?凶手压根不是甘佳宁的同学,而是其他人,或者是并非化工专业出生,但半路出家钻研化学的?

如果真是那样,那么茫茫人海,该如何找到那个并未露面也从未留下指向性证据的凶手呢?

他第一次对自己入手这个案子的所有判断都产生了怀疑。

王格东木然坐在椅子里,沉默了很久,长长吐出一口气,打电话叫来了陈法医,一进门就问:“老陈我问你,凶手一定是化工的科班出生吗?”

“这个……”陈法医不明领导意图,有点不知所措,“应该是的吧。”

“什么叫应该是?”

“嗯……第一次凶手箱子里藏金属钠把钱毁了,这个化学反应高中生应该也有所知道,但提炼金属钠,尤其是提炼出来保存好,不让钠暴露在空气中,这个步骤很麻烦,需要很强的实验操作能力,我想不是科班出身的,应该没这么好的手段吧。后来的尼古丁和氰化氢,这两样东西都是高纯度的,应该也是凶手自己提炼的,这就不是高中化学课本里能学到的了。虽然光凭这几点也不能排除凶手是自己通过学习查资料找到的方法。但如果是那样的话,第一,通过查资料自学毒药提炼不稀奇,稀奇的是提炼出了超过浓度的毒药,这需要非常专业的实验能力,我下面一个本科读化学的实习法医说他自问可以提炼出这两样东西,但是浓度不会达到这么高。他怀疑凶手可能从事过化工的专业研究工作,甚至懂得化工工业设备的原理。第二,无机化学是初高中学的东西,凶手既然是为甘佳宁复仇来的,那么凶手的年纪也不会太小,如果是凶手自学提炼毒药,那他也应该不会想出金属钠先和水作用,再溶解铝纸这两个巧妙的无机化学反应。所以综合判断,我才说凶手是科班出身的,并且长期从事化工行业。”

王格东再次细细回味了一遍陈法医的分析,朝林杰点头道:“没错,老陈说得很对,有一点我们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凶手一定是化工科班出身的!这个侦查方向决不能乱!”

“可是,甘佳宁前后几届的学生里,符合身高的全部排查过了,包括全国各地和国外的,都没有犯罪的可能。”林杰似乎依然不太相信这个并没有实质证据支撑的分析推理。

王格东咂巴嘴,道:“这只能证明,我们查甘佳宁的人际关系时有遗漏。这样,林队,你再派人从头查一遍她的所有人际情况,包括亲属、工作后的同事,甚至学校里的老师也再更深地问一遍。”

“好吧,我去办。”林杰回答得似乎有些无奈。

王格东也理解,案子办了这么久,他们连凶手的影子都没摸到,凶手当初电话挑衅的话语历历在目,在所有队员心里留下了阴影。更何况至今他们尚未掌握半点实质性的线索,所有的侦办方向全部是建立在这个没有实质证据支撑的假设推理上。

只要是假设推理,就不可能保证百分百的正确,连王格东自己也不能百分百肯定凶手一定是化工科班出身的,只是这种可能性比较大而已。

如果不是呢?

他不敢往下想,如果这个目前所有侦破工作的前提是错的,那么他们一帮人都在做无用功,而且这案子恐怕会成为永远的无头悬案。

他心中虽然觉得这几个死者都挺可恶的,但也罪不至死,他不会让这位嚣张的凶手逍遥法外,这在他感性和理性上都无法接受。

他理解林杰的想法,也明白目前刑侦队对这起茫然命案的懈怠,拖得时间久了,破案又迟迟没进展,每次有个可疑目标出现,没几天又排除了可能性,这对每位警察都是件很难接受的事。

目前要做的,是他自己的情绪一定要稳定,一定要乐观,才能鼓动刑侦队全员继续斗志昂然地追查下去。

王格东并不是个官场左右逢源的人精官员,他虽主管刑侦工作,但他知道有时候手下的队员并不十分听自己。

管治安的副局长和管经侦的副局长,手下人都随叫随到,十分顺从,因为这两个部门都是油水最多的岗位。

相比起来,刑侦这块的人员吃苦最多,有时候还要冒点危险,但他们除了日常的常规收入外,主要靠的是破案奖金了。

可王格东性格太过耿直,即便有时候也会对其他官僚卖点人情,但他也是适可而止,总想法设法保持他心中的“正义”,这与目前整个官场是格格不入的,这也导致了他并不讨上级欢喜,所以每次申请破案奖金,批到的总是三五万块钱,几十张嘴巴分,人均到手可怜,手下人颇有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