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皮格马利翁效应(第2/2页)

1938年,由英国大导演执导,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电影《卖花女》也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一个重要体现。

“这起连环失踪案同样让我想到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只不过是个反效应。”龚克坐在屋子边角,用不大不小的声音表述自己的推理:“除了童丹青之外,其余四人都是遭受过童年阴影的,譬如曲三元的父亲是酒毒,档案在录他因为家暴被曲母报警五次之多。第二名的涂帆母亲是继母,从反馈信息上看,涂帆幼年有被针扎摔打的经历,至于其余两名……”龚克没往下说。其余两名是女性,一个是单亲家庭,另一个的情况和曲三元差不多。

夏图补充了龚克没叙述完的资料:来自单亲家庭的那个已经被证实当年被一度的继父性侵过。

戴明峰就不懂了:“可这做得了侦破案件的证据吗?况且我看这几个人心理都算健康,还都是高学历,社会地位称不上高,但也不低吧?”

“就是因为表面看起来心理很健康才奇怪。”从心理学角度讲,儿时造成的心理创伤是最难愈合的,即便坚持长期的心理疏导也很难把这种影响完全消除,而从曲三元那份心理医检报告看,似乎是某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让曲三元从心底把那段记忆刻意的忽视了。

什么样的心理暗示做得到,似乎没什么比和一个同他有过相同经历、却又比他成功的榜样人物的激励来的有效了。

“这是我们去曲三元公司电脑里搜集来的资料,一封是一个月前的,在垃圾箱里忘记清除的。”夏图拿着打印出来的纸质版,发声朗读:

Qu: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他们现在这么暴力地对你,同那个男人当年对你和你母亲,同我当年的经历是一样的,我们只有比他们更暴力,更强大才可以活下去,我会帮你……

Z

“这个Z大约就是以帮忙为由让曲三元自行从家离开的。”龚克说出自己的推测,不过这些推测在警方看来未免有些过于牵强,他们办案是需要实打实的证据的。

就在这时,龚克手机响了一下,是条信息,他打开一看,眉毛不自觉地再次拧起。

警方就算暂时没有理由再调查曲三元四人的失踪案,不过童丹青却是实打实的失踪人口,在顺理成章的因由下,榆淮分局的精英警力再次站在了西苑教育出版社所在的临水市中华东大道517号门前。

很不巧,门口挂着内部装修,编辑室已搬家的牌子。

戴明峰他们又废了好大周折,问清地址,这才赶去了距离中华东大道足隔了半个城区的五路口。

五路口是当地人给那条路起的一个土名,因为早些年有五条马路齐齐汇聚在那里,是个交通状况十分混乱的地方。不过那是当年,现在那里已经修建的相当气派,四周矗立了许多高层写字楼,据说,西苑教育出版社的临时编辑部就在其中一栋的22层。

他们坐电梯上楼,叶南笙盯着装饰十分考究的电梯间,忍不住啧啧:“看起来真是赚了不少钱,这地方,不便宜。”

龚克点点头,算是默认。一本《夜烧1》光首印就是50万册,还不算之后的连续加印,西苑教育的确有那个资本财大气粗。

电梯倒也平稳,乘坐途中没有眩晕之类的感觉,随着叮一声,电梯抵达22层。

出了电梯就有标牌,西苑教育出版社在走廊右手那侧,几个人走在松软的暗红地毯上,心思想得虽然都是案子,可方向却各不相同,譬如戴明峰就第一次对龚克产生了质疑。

走廊很长,中途有处落地窗,外面阳光极好,照在一盆高直挺拔的绿色植物上,生机勃勃的样子,叶南笙忍不住放慢脚步多看了两眼,也几乎就是同时,一团黑夜刷一下从窗外迅速地坠落而下,叶南笙脑子停转一秒,立刻有了反应:“有人跳楼!”

似乎谁都没想到,跳楼的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