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八岳山行(第3/5页)

贵久子首先想到了海。把蜡化的尸体沉入茫茫的大海,那是少女多么合适而富于诗意的墓地啊!但是,这需要有许多难以办到的条件和适宜的环境。如果身体不能很好地蜡化,被海里的鱼类和微生物侵蚀,腐烂,而变成一块肿胀的臭肉尸体随波漂流,那就太可怕了。她终于放弃了海。

贵久子又想到了山。她回忆起学生时代跟同窗好友在暑假去上高地(地名)远足时的情景。站在碧波荡漾的梓川河畔,抬头仰望,庄严的穗高山上积雪皑皑。——“要是能葬身于那万年不化的白雪之中,险峻的岩石就是我的墓碑,高山植物就是装饰我坟墓的鲜花,四季的阳光、风雪都不能伤害我的尸体。就是偶然被登山者发现,由于冰雪的冷冻,我依然能象现在这样年轻、美丽。”

贵久子正好处于富于幻想的年龄,或许把自己的死美化了,但她要死的决心是坚定的。

贵久子的父亲是个教育工作者,在一所区立中学担任校长,已快退休了。他只有这么一个女儿,但家教很严。不过,这种家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严格之中难免有所疏忽。

他凭着教育工作者的声名和业绩,对“自己的孩子”往往比较自信。又为了自己的事业和地位,常常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工作上,这样不知不觉形成了父女之间感情上的鸿沟。同法官家里发生兄弟互相残杀的悲剧一样,汤浅家里也出现了程度和形式不同的悲剧。

女儿在同她公司的同事恋爱、并失身和遭到遗弃,现在准备去死的事情,他一无所知。

姑娘们一爱上男人,就会比陌生人更加疏远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贵久子瞒着双亲,在暗自选择自杀的地点。

到山上去死是定了,但因季节尚早,上高地那里还不通汽车。沿着荒凉的小溪,步行走过开山前积雪的小路,无论如何是办不到的。

贵久子放弃了上高地,而选择了八岳山。也是在学生时代,她和同伴们到盛饭山春游。那山果然象盛满米饭的一只碗,在山顶上,她初次见到了雄伟的八岳山连亘的石壁,和那令人心旷神怡的宽广山地。八岳山给她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从东京到八岳山只需几个小时,铁路直达山脚,下车后马上就可以登山;而且,八岳山的主峰高达三千米,其气势不亚于阿尔卑申斯山。

那时正是冬去春来,乍暖还寒时节。点缀着残雪的岩峰拱卫着尖尖的火山口,同绿色的伏松林形成鲜明的对照。

能掩埋尸体的白雪遍地皆是。顶峰的周围依次分布着伏松林带、针叶林带、山毛榉林带,形成了标明森林形态的条纹。散立在荒凉山峰上的落叶松和白桦树一望无际,仿佛同天地溶为一体,伸向那无边的远方。贵久子当时曾为这壮观的山景而陶醉。

“我的身体就要溶入那空旷的山峰之中了。”贵久子独自登上中央线的列车,从新宿出发,在小渊泽站换乘小海线列车。到清里站,她和几个当地人模样的乘客一起下了车。

若是周末,在这里下车的会有许多城里来的游客。那天是平常的日子,而且也不到旅游季节,所以一眼望去,下车的乘客中只有贵久子一人是城里人打扮。

可能是对城里人已司空见惯的缘故,下车的当地乘客连看都不看贵久子一眼,一个个出了剪票口各奔前程了。寒冷的山风吹过站台。贵久子象只迷了路的羔羊,木然地站在那里。

她是坐早车从新宿出发的,、而此时已是暮色苍茫。斜阳残照,山岭越来越暗。逆光照射下微微闪亮的山峰上,那白雪冷酷无情;耸立的山峰无比威严。它们好象在拒绝贵久子。贵久子想到自己一个人要去那山岭深处寻找葬身之地,不禁有些不寒而栗。

她是抱着坚定的决心来这里的,但当她站在这无情而荒凉的大山面前时,忽然胆怯起来。这不是对死的胆怯,而是为她葬身之地的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神态而畏惧。过去在自己的记忆和想像中,她把这里想像得太美了。

高原的车站是寒冷的。车站职员没有在剪票口等待还停留在站台上的贵久子。贵久子走出无人管理的剪票口,穿过车站前寥寥无几的房屋,向山里走去。

宽阔的公路很快到了尽头,眼前是一片辽阔的草地。一条小路穿过草地,沿着山坡缓缓上升。贵久子每前进一步,高耸、荒凉的八岳山群峰也逼近一步,好象最后一次劝阻她走向死亡。

然而,贵久子的决心没有动摇。八岳山的拒绝,使她在感到战栗的同时,又产生了一种非死不可的“责任感”。

因此,虽然没有时间限制,但她一刻也没有休息,毅然决然地以一种茫然而坚定的步伐,不停地沿着蜿蜒而上的小路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