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疑窦难消(第3/4页)

由此可以看出,影山遇上“异常事故”是在二十七日从青草台出发后的事情。如果是有人造成了那“异常事故”,他难道都来不及记下笔记吗?

“楔子用得不多呀。影山是主张尽量少用楔子的。”

真柄用眼睛数着楔子说。

“你怎么知道的?”熊耳问。

“噢,对了。你本来应该和影山一起登山的,但因有点急事来迟了。”熊耳想起去救影山时,真柄曾在简单的自我介绍中说过这事。

“是的。我要是按照原订计划和影山一起登山,可能会避免这次事故的。我真是对不起他。”

真柄好象把影山的死归罪于自己,颓丧地垂下肩膀。由于自己改变计划而保住一条性命的真柄,在忙于收尸、验尸、同林管署办手续和进行火葬的时间里,无暇顾及对死者亲属的负疚之感。而此刻面对着影山的遗物,他似乎深深地感到自责。

贵久子想,真柄的悲伤也许比自己的还要深得多呢。他失去了最好的结组伙伴,他们曾用信赖的绳索连结着身体,征服了许多艰难险阻的峭壁和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径。影山的死,大概使他陷入了万念俱灰的悲痛和寂寞之中。细想起来,他们的关系比自己和影山的关系更长、更牢固。然而,他忍受着丧失好友的悲痛,不得不料理朋友的后事和许多事物性杂务,甚至都不能象自己这样沉浸在悲哀之中,那该是多么痛苦啊!

贵久子为自己只顾伤心,无暇考虑真柄的痛苦而感到惭愧。而且,反倒让真柄来安慰自己。

“这也不是你的过错,滚石是由不得人的,该落下来谁去都白搭。还是……”

熊耳安慰真柄,然后又问道:“楔子准备了几根?”

“开始我们俩订计划时,准备带二十根岩石楔子、两根冰楔子。可是后来决定避开赤壁,那么岩石楔子应该减少一半。”

“攀上北坡只打了四根楔子,好功夫哇。”

熊耳折服了。尽管避开了直接攀登赤壁,但仅用四根楔子就能通过北坡岩石带,证明了影山出类拔萃的技术和平衡力。

“你知道他准备了多少食品吗?”

“二十顿饭的。预计二十六日早晨出发;当晚在青草台露宿,第二天傍晚到达山顶。要是硬干的话,当天也能赶到樽岩的小屋,但因为不知通过赤壁要花多少时间,所以多准备了两天的饭。”

“后来没有通过赤壁吧。”

熊耳记起了遇难者躺倒的位置是在挨着东南峭壁的圆形雪地上,况且单人也无法翻越赤壁。

“虽然转向了东南路线,但那条路也相当险峻。再说,还约好要向山麓打信号。”

“那么,是想在山顶上再过一夜了。”

熊耳能理解那种心情。与其赶死赶活地滑下危险的陡坡,倒不如趁着好天,在山顶上松松快快地露宿一夜,同远方山下心爱的姑娘打打信号。这么干要愉快得多。

而且,即使没有约好打信号,登山多带一、两天的口粮也是常识。

登山,尤其是攀登峭壁时,并不限于一日三餐。一般都是随饿随吃,休息一次就小餐一顿。

旅行食品考虑到这一点,把每顿饭需要的营养、热量和调料浓缩在食物中,然后封入塑料袋。加上夜间行动和露宿,一天需要四、五袋。

影山准备了二十袋,就是计划着三天登山、两夜露宿,再加上一、两天的预备食品。从剩下的食品计算,影山吃掉了十二袋半。这正好相当于二十六日早晨出发到二十八日夜九时(发出SOS信号时)这段时间的食品消耗量。

他被滚石砸伤,在伤口没有恶化之前,也许还吃了饭。

检查完背囊,他们又转向了其它遗物。挎在死者肩上的登山绳是瑞士制造,九毫米X四十米;冰镐是特殊钢的,上面刻着商标“门田”;腰上挂的锤子整个都是金属的,柄黑色,实心;鞋是翻毛登山靴;登山钉鞋的十二根铁钉为钻孔式。上述物品除去冰镐,都是外国制品。

熊耳想:“用的全是高级货啊。”

死者吊在脖子上的手电是国产的防水手电,用两节干电池。电池还有电。破裂的头盔也是国产品,帽檐是玻璃纤维制的,帽顶和隔网之间垫了一层泡沫苯乙烯的防护衬垫,头部侧面也包了一圈海绵垫,以加强防护作用。只有连接隔网的线绳是细棉线捻的,看上去有点令人担心。

隔网上沾着的黑色污点,大概是影山的血迹。检查一遍后,遗物都交还给了死者的亲属。

母亲说:“收了这些东西,净勾起人的伤心事。真柄,你要是乐意,就请拿走吧。影山知道他最要好的登山伙伴用了这些东西,也会高兴的。”

“如果不妨碍你们的话,能只把这个头盔给我吗?”

默默地观注着检查遗物的贵久子,这时提心吊胆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