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通向虚无(第3/7页)

耀子把自己的推测向野泽刑警讲了。野泽也同样考虑着这个问题。因为隅谷的车上有曾与什么物体“接触”过的痕迹。尤其是在后备箱中找到了几根毛发的东西。如果证明了那些毛发是高原本人的,那么耀子的想像就可能不幸言中。

如果高原受的是内伤,那么在后备箱和现场找不到任何血迹和人体组织碎片就并不奇怪了。

野泽便决定确认一下毛发的资料,并同时想请辖区警方协助搜查一下S町铁路岔口的现场。

检査的结果,从毛发的粗细、血型等方面证实了就是高原浩一的毛发。同时也对耀子提供的“车祸”现场进行了严密的搜査,果然找到了数量极少的、与隅谷的汽车涂料、材质相同的脱落涂片。

这样一来,耀子的悲观想像被科学验证了。她追迹丈夫的足迹而发现的这些线索成为了严酷的现实,使她难以相信这是真的。

3

但是高原(的尸体)扔在了什么地方?而且隅谷把车扔在了名古屋后人去了什么地方?这依然是一对难解的谜。

警方认为隅谷逃离东京的时间是5月16日的一两天前。

高原在东京站和上司安藤分手后,断绝消息是5月14日晚上7点。这样推测,他和隅谷不幸遭遇是当天夜里他从“蚕豆店”回住宅小区时的8点至9点之间。

名古屋饭店的服务员怀疑隅谷的车是在那数日后的时间。肯定是这段时间里隅谷从东京去了什么地方扔下了高原,然后开车来到名古屋,然后又扔下了汽车。

由于服务员说他在几天前才开始怀疑上了这辆车,所以可以推测隅谷从东京到名古屋是14日夜至15日清晨的时间吧。

这样一来,扔下高原的地点极有可能是东京——名古屋之间。而且这个地点是不能离东名高速公路过远的地方。

但是最近东名高速公路沿途地区并没有发现被撞伤的人员事件及身份不明的死者的报告。

警方认为高原被撞死后抛尸于某处的可能性极大。为了慎重起见,他们又扩大了搜索范围,并向全国发出了搜査令,但仍一无所获。

由于资料不完全,所以警方无法公开这个事件,不过那名名古屋的饭店的服务员在东京有当记者的朋友。

服务员无意中对一辆汽车产生了怀疑,使得警方格外注意,多次调査事件中逐渐发现了一起重大案件。

他这样对那名晚报的记者朋友讲。

——卷走投资人资金的犯罪嫌疑人开车撞死一名行人,而后将尸体遗弃山中。从一只装咖啡的塑料袋引出事件真相——

这样的文字在这名记者的脑海中不时闪耀着。

“这可是个有趣的记事。”

记者的直觉使他无比兴奋。由于凶手和死者下落不明,这个事件更加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如果写成惊险记事,说不定会成为颇有轰动效应的独家新闻。

原本这家晚报常常刊登一些过时和被人“炒”过的社会“新”闻,而不受市民的欢迎,也受到同行的嘲笑,一旦刊出这篇记事,形成自己的风格,读者的数量肯定激增。

也就是说一旦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进行独家的跟踪报道,必然出现通勤者人手一份的局面。

于是这名急于成名的记者便投入到挖掘深层的报道中来。

——丈夫消失到了什么地方?哭泣的年轻妻子伫立在黑暗的铁路岔口。一亿违法集资的犯罪嫌疑人谜一样肇事后消失——

数月后头版头条的这条记事,使三枝孝夫受到了震惊。

自从他的父母因受隅谷的违法集资陷入困境自杀以来,他一直独自苦苦地寻找消失匿迹了的隅谷的下落。

不过,说是在找,但也绝不可能做到像警方那样内行地去搜査。他只是在隅谷可能去的地方的周边査找,有了线索再追寻下去。

但是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警方也不允许他再这样査下去。

而且就算是找到了隅谷,他也不知道应当如何处置他。他的父母因为隅谷而死,恨不得千刀万剐了他。不过仅此而已。

平日里他像没事人儿一样。幸亏他当了多年的船员,一个人寂寞惯了。

由于双亲被逼而死使他的热血沸腾了。他疯了般地四处打探隅谷的下落。

这种盲目的寻査过程,使他不断受到挫折。后来再也没有什么线索了。心中的怒怨无处发泄,他像一只困兽一样待在房间里焦急地踱来跛去,无聊时就翻翻晚报来打发时间解愁。也就是这个时候,三枝的眼睛一亮。

这么长的时间他已养成了习愤:一旦看到“隅谷博久”几个字就会产生反应。哪怕是一点点的记事或消息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但是这次引起他注意的不是记事内容,而是一名男子的照片。

“不,不是隅谷这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