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串连的死尸(第2/5页)

也就是说,由于这场突如其来的塌方把这具尸体抛到了人们的面前。在台风造成的塌方现场发现了一具死尸!骤然之间,一幅凶杀案的浓厚图象被勾画出来。

县警察本部接到报案立刻派搜查一科和鉴定科的人赶赴现场。他们对尸体重新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同时对现场和周围的物体进行了严密的搜査。

现场调查首先从确认死者的身份开始。死者身着麻制西服,从其身上找出了男子经常带在身上的所谓“七件套”,有钱包、手绢、钢笔、打火机、香烟、鞋拔子等。

钱包里有近18万8000日元的现金和一些名片,名片上印着:米川商事常务董事社长米川刚造,还有事务所和家里的地址。

光凭这些不足以说明名片的主人就是死者。警察按照名片上的地址电话马上进行了联系,接电话的是米川夫人。她证实米川在三天前也就是八月七号晚上离开了事务所,以后一直没有回家,询问了米川可能去的所有地方,但都没有消息,所以今天正准备报案。

米川夫人在电话里描绘的身体特征和死者完全一致。从死者身上带有钱物来看,凶手的目的显然不是抢劫。凶手没有把能够证明死者身份的东西藏起来,说明凶手有充分的自信相信尸体绝对不会被发现。

如果没有台风带来的土地塌陷,恐怕死者将永久长眠在土里最后与土同化。这是一块死者永远不会被发现的土地。

一会儿,死者的妻子米川瑞枝赶来了。她的嚎啕痛哭证实了死者的身份。经遗属确认后,尸体交由司法解剖。

接到米川刚造突然死亡遗体巳被发现的报告,小田原署“交通逃逸搜查本部”大为震惊。目前该搜查本部正在把米川作为最大的嫌疑人全力调查。没想到在这个时候米川却被人杀害了(他杀的可能性很大)。

搜査本部立即开会研究对策,中心议题是米川的死和目前正在调査的案件有无关连。占上风的意见认为:

“另外还有一个轧死少年的真正凶手,他为了灭口而杀死了米川。”

“那就是说米川知道真正的凶手是谁。”

“或许米川也是同案犯,凶手的车轧死少年的时候米川也在车上。米川让凶手把少年的尸体埋到了箱根公时平。”

“可他为什么让把那么危险的尸体埋到自己的土地里?”

“因为他确信尸体不会被发现。他想借自己的土地抓住凶手的弱点以达到永久敲诈的目的。”

“就算米川想敲一笔,可凶手也没必要马上动手。”

“凶手巳经知道我们盯上了米川。”

“等等!等等!现在把米川和案子联系起来还为时尚早!米川的劣迹多了,如果是别的恨他的人所为也有可能。”

“别的人还有谁?”

“有一个考古学的老先生吧?听说围绕公时平的遗址调査他和米川打得不亦乐乎。”

“可是遗址调査受损失的是米川呀!由于遗址调查,不光工程计划被打乱,还得负担调查费,他可是陪了夫人又折兵。”

“不能因为这个就说学者先生没有动机。如果地主坚持反对的话,调查也不会一帆风顺。”

“老先生的太太怎么样?”

“那可是天下第一美人。”

“两人好像年龄差很多。”

“不能排除她有别的男人。”

“说到学者先生和他太太,那就复杂了。”

会场一下静了下来。如果米川是被“另外的人”杀的,就等于说他的嫌疑一点儿还没搞清就死了。如果米川确实象被怀疑的那样有罪的话,就意味着搜查本部“丢失了目标”。

搜査本部丢失了目标是不可能存在下去的。如果搜查本部的解散既不是因为抓住了凶手(案情侦破)也不是因为陷入迷宫(难以破案),而是因为丢失了目标,这种解散就意味着半途而废。既不是胜利也不是失败的解散在侦査员心里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只要有可能,就要尽力避免出现这种形式的解散。

“其他人作案的可能性不大。”川胜说道。

“你根据什么这么说?”大家的视线集中过来。

“时间也太巧了。早不动手晚不动手偏偏在我们盯上米川正要对他进行传讯的时候动手。虽然其他人也可能出现时间上的巧合,但那种巧合微乎其微。”

“有没有这种可能?”岩村站了起来。

“我们假设和米川夫人在一起的那个男的是真正的凶手,也许是安养寺先生。米川知道了这件事而对他进行敲诈。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出现了双重的动机。”

“可是老先生和米川夫人都有纪念章!”

“关于有没有纪念章,事情和米川被杀之前是不一样的,我们原来的假设是成立的。安养寺完全可以向他的学生金井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