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迷宫案 第九章(第2/3页)

众皆愕然。丁秀才放下手臂,看着尸体,惊恐万状。

仵作将包裹小匕首的油纸包打开,将凶刀轻轻放在公案之上。“老爷请看,这利刃上除干血之外,尚有异物相附,这便是剧毒。”

狄公捏小匕首木柄在手,举起细看,见刀尖之上确有褐色斑渍,乃问仵作:“此系何毒?”

仵作摇头,苦苦一笑道:“启禀老爷,这穷山恶水之地,小可苦于器械不全,实无法鉴定此种外用毒药性质。若是内服毒剂,小可倒是一一知晓,服后症状亦了如指掌。小可只能说,从死者四肢斑痕颜色和形状看,此毒似从毒虫口中毒液提炼而成。”

狄公听罢未再追问,亲将仵作相验结果填入伤单,又命仵作当场宣读,压了指印。

狄公命将尸身重新穿戴整齐,好生收后,一面命将丁宅管家带上堂问话。

堂役将丁虎国尸身用寿衣裹了,抬出大厅。须臾管家进来,跪于案前。

狄公道:“你身为管家,顾名思义,丁宅一切家务均由你主管操持。本县问你,昨夜丁宅都有何事,你须从晚宴开始如实讲来。”

管家道:“老爷的垂问,且容小人细细禀来。昨日乃丁大人六十千秋,晚间,就在这间大厅中摆下寿宴,丁大人居中坐了上席,同桌围坐了二夫人、三夫人、四夫人、少爷夫妇俩,还有十年前已亡故的大夫人的两名表亲。厅外平台之上有应聘乐工一队,吹吹打打,直至亥牌时分方散。

“乐工去后,寿宴继续进行,自是觥筹交错,合家欢颜。席至午夜,少爷引全家向老大人敬了最后一盅长寿酒,至此,欢尽席散。老大人起座,言称欲去书房,少爷随即送他前往,小人秉烛紧随在后。丁大人开了门锁,小人走进房内,用手中蜡烛将书案上两支蜡烛点燃。小人可以作证,其时房内空无一人。小人走出书房,见少爷正跪于老大人面前叩头请安,老大人则将钥匙纳入左袖之中。少爷请安毕站起,丁大人走进房中,关门上闩,闩门声少爷与小人在门外均听得明明白自。小人所言句句是实,不敢有半句虚假,请大老爷明鉴!”

狄公命书办将管家供词念读一遍,管家确认笔录无误,在供单上画了押。

狄公遣走管家,问丁禕道:“丁秀才,你此后又作得何事?”

丁秀才见问,有些局促不安,欲言又止。

狄公疾首蹙额,提高嗓门说道:“回本县问话!”

丁秀才勉强答道:“老爷,非是小生不答,怎奈这闺阃中事,实难于张口。老爷定要追问,小生只得以实相告。小生向家父请了晚安,径直回到内宅上房,不期拙荆却撒娇放泼,与小生吵闹一场,进而不让小生上床将息。她责怪小生寿宴上对她缺少尊重,让她在众女眷面前出乖露丑。小生宴会后已十分疲乏,又思女流之辈头发长见识短,与她争论无益,更念家父大庆刚过,若闹得全家不宁,非但冲了喜气,也有违孝道二字,故也未认真回敬于她。趁侍婢为她解带宽衣之时,小生坐在床边喝了一盅浓茶。尔后,拙荆又唤头痛,命一婢女为她捶背捏肩。半个时辰过后,终于风平浪静,各自安息。”

(阃:读‘捆’,妇女居住的地方。)

狄公将案卷卷起,从容道:“丁秀才,此案与吴峰有何关联,本县实查不出证据。”

丁秀才一听着了慌,忙叫道:“青天大老爷,家父死得凄苦,身为人子,这杀父之仇,岂能不报!务求老爷开恩格外,对凶身动刑拷问,这杀人之罪,何愁他不招!”

狄公未言可否,只宣称初审完结,起身默默走日前院,打轿回衙。丁秀才站立轿旁,稽首长揖,送别县主。

回得县衙,狄公径直去了大牢,牢头口禀钱牟仍昏迷不醒。狄公闻言,即命遣人去请大夫来行诊治,务使钱牟苏醒过来。吩咐完毕,与陶甘和洪参军一同回到内衙书斋。

狄公于书案后坐定,从衣袖中取出那杀人的物,放于书案之上。一侍役进来,献上一壶热茶。三人各喝一盅。狄公慢捋美髯,开言道:“这件命案非同一般,且不说作案动机及凶身何人无法知晓,就是眼下这两道难题又如何解答?第一,那书斋与外界隔绝,惟一的房门又是紧闭闩死的,凶手如何能够进出?第二,这把凶刀既小又奇,又如何刺进死者咽喉?”

洪参军大为不解,只是摇头。陶甘两眼盯着利刃,一只手捻弄一阵左颊上的三根黡毛,慢言慢语道:“老爷,一时间我曾以为解开了此谜。昔年我浪迹岭南各州县时,听人讲过不少有关深山老林生番野人的故事,据说他们惯用长竿吹管行猎。我寻思这小小管状短把匕首乃从此类吹管中射出也未可知,故推测凶手有可能从外面通过风道将它射向目标。但后来我却发现此凶刀刺进受害者喉部的角度与我的这一设想全然不符,除非凶手早先坐等书案之下,方能刺中现在这个部位。再者,我见书斋后墙对面尚有一堵无窗高墙,谁也无法在那里架起云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