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黑箭(第3/6页)

狄公慢慢点头,沉吟不语。又去书案上拈起那支长箭细细端详。那支箭约四尺来长,甚觉沉重,铁镞头十分尖利,如燕尾般岔山两翼,翼有倒钩。上面沾有血污。

“方将军,想来射杀苏文虎的便是这支箭了?”他一面仔细端详手中那件杀人凶器。箭杆油了红漆,又用红丝带裹札紧了,箭尾则是三茎灰紫发亮的硬翎。

毛晋元道:“狄老爷,这是一支寻常的箭,苏镇副用的箭与营寨内军士的箭都是一样的。”

狄公点头道:“我见这箭杆的红丝带撕破了,裂口显得参差不齐。”他看了看周围几张平静无异常的脸,又道:“看来孟国泰犯罪嫌疑最大,种种迹象都与他作案相合。下官有一言不知进退,倘若方将军不见外,可否让下官一见孟国泰。”

方将军蓦地看了狄公一眼,略一迟疑,便点头答应。

毛晋元安排一名姓高的小军校陪同狄公去军寨尾角的土牢。那小军校正是事发时亲见孟国泰在军械库拨硬弓的证人。狄公一路与他攀谈,乃知小军校平时十分敬重孟国泰。问到案

子本身要紧处,小军校言语锐减,微微局促,似十分负疚。

两人来到土牢,小军校与守牢军士递过方将军的手令。军士不敢怠慢,赶紧掏出管钥,开了牢门。

“呵,老弟,可有什么新的消息?”孟国泰体躯丰伟,十分雄武,虽身陷缧泄,仍令人栗栗敬畏。

“孟大哥,蓬莱县县令狄老爷来看望你了。”小军校言语中闪过一些胆怯。

狄公示意小军校在牢门外等候,自己则钻进了土牢:“孟国泰,下官虽初次见你。却与马荣、乔泰一般称呼了。不知你有何话要说。倘属冤枉,下官定设法与你开脱。”

孟国泰闻听此言,心中一亮。呆呆望了狄公半晌,乃叫道:“狄老爷仁义慈悲,我孟某实蒙冤枉。奈何木已成舟,有口难辩。”

狄公道:“倘若果属冤枉,作案的真凶必然忌恨你与苏文虎。正是他送的假手令,诱你上当。一箭双雕,除了你们两个,你不妨细想这人是谁。”

孟国泰道:“忌恨苏镇副的人许多。他操演峻严,苛虐部下,就是我也三分忌恨他。至于我自己,似无仇家,朋友倒有不少。”

狄公也觉有理,又问:“事发的前一天晚上,你与乔泰、马荣分手回军寨后,都干了些什么?”

孟国泰紧皱双眉,望牢顶苦思了片刻,答道:“那夜我喝得烂醉,回到辕门,守值的一个军校将我扶同营盘。那日因是寨里放假,故弟兄们都在饮酒作乐。我便乘兴与他们谈了那件遇见的好事,这事衙上的乔泰、马荣也知道。我们在海滨酒家时遇见两个慷慨大度的新罗商人,一个姓朴,一个姓尹。两下一见如故,十分投机,他们不仅为我们会了酒账,又说等他们京师办完事回来,还要专治一席,与我们三人深谈哩,哈哈。第二天,谁知筋酥骨软,操演毕便觉头晕目眩,浑身困乏。急回营盘正欲睡觉,却见了苏镇副的那纸手令。”

“你没细看那纸手令是真是假?”狄公问。

“我的天!哪里辨得真假?那大红印章分明是真的。”

“你在军械库等候了半日,终不见苏文虎上来,对否?”

“是,老爷。我等得心焦,便拣了几件兵器拨弄拨弄,也拉过那张硬弓。可我哪里会向对面楼下苏镇副的房间放暗箭啊?”

狄公点头说:“既然是方将军错判了你,你有何证据证实自己的清白?”

孟国泰摇了摇头。

“狄县令对盂国泰印象如何?”方将军问。

“下官以为孟国泰不像是行为苟且之人。不过他只说是冤枉,却提不出为自己辩解的证据。下官是局外人,岂可越俎代庖,滋扰方将军睿断。哦,下官还有一事拜托,贵镇军衙送付县衙档馆的公文中少了甲卷四百零四号抄件,敬劳将军嘱书吏再抄录一份转赐,好教敝衙档馆资料齐全。”

方明廉心中嘲笑狄县令迂腐,又不好推阻,便令左右将掌管军衙公文的书吏叫来,井带上四百零四号公文的副本。

片刻,军衙的书吏前来叩见方明廉和狄公。恭敬递上四百零四号公文的存档副本。

狄公接过翻阅,见是晋升四名军校的呈文。公文共两页,第一页上是军衙的提议,及四名军校的姓名、年庚、籍贯、功勋,盖着苏文虎的印章。第二页却只有一行字:“敦候京师兵部衙门核复准请。”下面是方明廉的朱钤,注着签发日期及公文号码:甲卷四百零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