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棺柩(第3/5页)

“狄老爷谬奖了。小校一武夫,读书不多,粗知报国大义,只望立功边庭,生人玉门,庶几不辱家门。适才怠慢失敬之处,万望海涵。呵,狄老爷见家父时,家父可曾言及小校的不幸?”

“令尊言及贤阃的不幸遇害,惊感意外……”

“家父原就不应逼我成亲。——我年少不谙世事,功业未立,先有家室,难免烦恼频仍,也挫了小校平生报国之志。偏偏又生出那件不幸,叫我日夜苦闷,无处赴诉。”

“潘校尉莫非自有心上人?”狄公暗惊。

“天地不容。——大丈夫焉可苟且行事?再说贱荆待我十分敬重,夫妇间也恩爱深笃……”

“贤阃系遭歹人毒手?”狄公侧击。潘校尉叹了口气,脸如死灰:“狄老爷,杀死贱荆的正是同营的一个军官。此人是风月饿鬼,专一寻花问柳,荼毒女子。不知怎的,他竟动起了贱荆的邪念,意图诱骗。被贱荆唾责后,恼羞成怒,竟下了毒手,活活将贱荆扼死。上苍有眼,天理昭彰,天一亮他便要被绑去西校场砍头。” 说罢又连连叹息,双手捂住了脸面。

忽而他扬起头来,又说:“如今反好了,小校挣脱牵缠,免去了许多烦恼,也是气数。吴校尉倒助了我一臂之力……”

狄公沉凝不语,心中略知究竟。半晌正待开口,却见一个军官汗流满面找来: “狄县令,找得我好苦,周都督要见你。周都督偶过辕门时,听人说起兰坊县令狄仁杰老爷来营盘勾当,便特意嘱小人来找寻。——快,快随我去‘狩猎宫’都督府军衙正厅,周都督正等你哩。”

巨大的宫殿内——都督府军衙正厅——灯烛煊明,恍同白昼,却寂静得出奇。十几名将军围在一张长书案边仰望着英武的周都督,似乎正等待着他的最后决定。周都督来回踱步,全身的铁甲在灯光下闪熠不定,铁盔上盘着的一条金螭不住地抖动。他的手将腰间的宝剑拔出又插入,十分犹豫踌躇,仿佛正待做出重大的抉择。

狄公叩见周都督,这才发现周都督的左眼用一条黑布包缠了——上月的一次大战役中不幸被突厥射手射穿——他的右眼严厉地盯着狄公。

“狄仁杰,听说你断狱如神,最善解谜,我此刻正有一个谜要你解判。这谜非但十分疑难,而且十分紧迫。——不仅要剖断得正确,而且要剖断得及时。天快要亮了,我没有时间磨蹭,缪将军、刘将军过来!”

缪将军、刘将军恭敬走到了周都督眼前,甲胄在身,仅仅略一点头,表示与狄公见礼了。刘将军是左军先锋,缪将军为中军招讨使,总摄军马调遣。右军先锋尚将军在西线阵上,未及返回。——缪、刘、尚三位将军是周都督的鼎鼐三足,掌驭着整个西线战事的局面。

周都督示意狄公随他而来。缪将军、刘将军紧跟在后。四人一言不发向后殿走去,穿过雕琢龙云波涛的拱形石门,下了十几级白玉石石级,来到一间宽敞的石室内厅。周都督挥手示意,两名守卫的士卒忙将内厅后壁的一石门打开。石门内原来是东宫太子的墓陵,穹顶下并排安放着两具巨大的红漆棺柩,各长三丈、高一丈五、宽一丈,同一刑制。右首一具内葬着太子,左首一具葬着他的妃子。

周都督上前向棺柩叩跪礼拜,狄公三人也跟着跪拜。

“狄仁杰,今夜要你来便是请你断折这棺柩之谜。下午右军先锋尚将军来这里向我密报说刘将军已与突厥首魁暗中缔了盟约,我们西线一旦发起反攻,他便率部哗变投敌。反叛的证据是什么呢?尚将军揭发道,刘将军在这太子的棺柩里秘藏了两百副铁甲,上面都插有反叛的标帜。时候一到,刘将军率亲信用利斧劈开棺柩,将铁甲分发给共谋的将士,倒戈叛变,先将都督府大小将领斩尽杀绝,再大开辕门,迎突厥骁骑进军营,并献出我的首级……”

狄公惊异地望了一眼身旁的刘将军,刘将军肃穆地直挺挺站着,苍白的脸上大汗如雨。

周都督继续说道:“但我不敢轻信尚将军的话,尽管他是一位久经沙场、战功 赫赫的大将。我深信刘将军对朝廷的忠诚,但是尚将军说得有头有尾,故尔我进退两难,举棋不定。狄仁杰,你知道反攻的时间就要到了,按原定战策,刘将军率左军精粹一万五千人先插入突厥骁骑营右翼,切断他们与突厥首魁的联系。随后我亲率五万军马中路突破,直捣突厥中军大营。倘使到反攻时刻我还不能判断刘将军是否真有叛逆之迹,即是说还不能解析这太子棺柩之谜,反攻时间必须延迟,坐失战机,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