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3页)

——若真要说他有什么弱点……应该是夫人吧?

整理脑中情报的蒲生,暂时中断原先的思绪,眯起眼睛,回想夫人的模样。

葛拉汉夫人有着琥珀色的眼瞳,一头金色秀发总是梳理得整整齐齐,也许是未曾生育的缘故,看起来远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葛拉汉相当疼惜这位出身名门、气质出众的美丽妻子,此事毋庸置疑。

而夫人显然对日军在中国大陆的行径深恶痛绝。

归纳以上几点,要在短短两周里,完全否定葛拉汉有任何嫌疑,绝非易事。反之,要从葛拉汉的经历中,找出和这项阴谋有关的关键证据,同样也很困难。

他的嫌疑依旧处于灰色地带……

老实说,蒲生并不讨厌葛拉汉。

由于贫穷,葛拉汉未能接受良好教育,但后来他白手起家,并以财富娶得名门出身的夫人,最后甚至坐上英国总领事的位子。他那慈祥老爷爷的外表背后,有一张狡猾的脸。蒲生对葛拉汉这种生存方式感到既有趣又兴奋。不过……

对间谍来说,个人好恶与任务是两回事。

伪装身份潜入国外的间谍必须花上数年或更长的时间,独自留在陌生的土地上执行任务,有时还得和当地的女人结婚生子。为了瞒过的周围人,这么做是很自然的。

一旦完成任务,间谍会不告而别。

如果家人发现了自己的秘密,就算是妻子和孩子,也非杀不可(当然,必须佯装成事故或自杀)。

这次蒲生的任务是确认葛拉汉有无嫌疑。

为此,他不惜动用任何手段。

打从任务一开始,蒲生便一直跟踪葛拉汉。

从一早葛拉汉离开官邸,搭车前往领事馆开始,接下来整天造访各地洽公,一直到傍晚返回官邸,几乎没有一刻离开过蒲生的视线。

间谍以外的人要察觉D机关成员尾随在自己身后,其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蒲生为了谨慎起见,跟踪时会采用几种不同的乔装。

连日来,葛拉汉一回到官邸,便打电话到“寺岛西服”邀蒲生陪他下棋。

蒲生确认过此事后,便若无其事地接受他的邀约,前往官邸。

在先前的跟踪调查过程中,蒲生查明了他很感兴趣的几件事情。

暴发户共通的特征就是隐瞒自己的过去,彻底伪装成保守主义者,葛拉汉也不例外。他绝不会忘记英国绅士该有的装扮,帽子、上过浆的白衬衫、人字斜纹花样或是藏青色的三件式西装、在口袋里放条手帕……外出时,手臂上一定会挂着一把用来代替拐杖的雨伞。

远离英国,来到习俗和气候都大不相同的日本,穿上这一身服装的葛拉汉,就像一幅英国绅士的讽刺画,甚至略显滑稽。葛拉汉常是这身打扮外出,而他的去处……

英国公司的办公室、银行、海关、通讯社、咖啡厅……

与那名男人死前供出的组织的通讯处,有多处重叠。

而他外出的频率,以一般总领事的工作来看,确实也太多了点。

此外,葛拉汉在日本仍坚持给小费的习惯,也是件麻烦事。

开门、拿行李、服侍……

每次只要一接受服务,葛拉汉就会给对方小费。

这时候他只是给对方小费,还是连带给了其他东西(例如书信)?在后头跟踪的蒲生无法马上确认。他甚至怀疑这种给小费的习惯,该不会是英国间谍为了可以很自然地交换情报而想出的生活习惯吧?

从葛拉汉的行动状况可以判断,他在日本有某个秘密任务。

这样就能对他可疑的行动给出合理解释。

然而,派驻外国的领事或大使其实就是两国间彼此认可的“公开间谍”,这并不是什么让人大惊小怪的事。

问题在于他们所处理的情报内容。

只要不是会给日本带来严重伤害的情报,就不该严格限制他们的活动,因为从某个角度来看,大家彼此彼此。

但倘若他与那起打算利用炸弹暗杀政府要员的恐怖事件有所牵连,就另当别论了。在现阶段,英国以政府立场发动针对日本政府要人的恐怖袭击的可能性很低。另一方面,万一真的发生恐怖事件,并确认与英国总领事有关,日英两国便会就此断交,甚至发生战争。

无论如何都得避免因为一些无谓的组织活动,导致两国发生战争的状况。

——既然有嫌疑,就该抓起来加以调查。

蒲生倒也不是不能理解宪兵队那班人的主张。

但如果葛拉汉确实是冤枉的,以涉及恐怖事件的罪名审问他,恐怕会对已经略显紧张的日英关系造成致命伤害。

展开为期一周的调查后,葛拉汉的嫌疑依旧模糊不明。

——要继续用这种方式调查吗?还是要想别的办法?

蒲生躺在榻榻米上,双手盘在脑后,望着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