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证伪(第2/4页)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从法律上证实这个结论。

或者,找出真正的凶手。

“其实,当年也不能全怪你们。”张震梁也点燃一支烟,“证据规则和现在不一样,而且还限期破案。”

“这不是借口。”杜成低下头,“那是一条人命。”

张震梁沉默了一会儿:“师父?”

“嗯。”

“你为什么一定要把这个案子查清?”

杜成定定地看了张震梁几秒钟:“震梁,我的时间不多了。”

“我知道。”张震梁端正地坐好,“所以我才这么问。万一……来不及了呢?”

杜成笑笑:“我没想过这个。”

“师父,”张震梁的吐字很艰难,“剩下的时间,你干点儿什么都行啊。只要你想做的,我们都可以尽量帮你实现……”

“哈哈,我现在就想查这个案子。”

“嗯。”张震梁移开目光,盯着桌面,“要不这样,你歇着,我来查。如果,你来不及了,我保证,一定查清真相。”

“家祭无忘告乃翁?”杜成隔着桌子拍拍张震梁,“别逗了。这是我的事儿,这案子对你的意义和对我的意义是不同的。”

“能有多不同?”

“这么说吧。”杜成直视着张震梁的眼睛,“我余下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为了这件事。”

张震梁回望着杜成,脸上的表情渐渐凝重。良久,他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师父,1992年11月,你在哪里?”

“嗯?”杜成被问得一愣,“我想想。”

1992年初,许明良被执行死刑。从一审宣判到许明良被枪决,始终有一个人在为他奔走鸣冤。然而,在严密得如同机械般的司法机关面前,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微不足道,即使他是这机械中的一个零件。

这个人,就是杜成。

他坚持认为那是错案。为此,杜成与曾亲如兄弟的马健等人反目成仇。局里更不能接受这件被上级高度称赞的铁案有任何纰漏。在反复权衡之下,杜成被调离原岗位,去了本省内一个较偏远的县城,1993年才被调回。

“当时我在F市。”杜成想了想,“怎么了?”

张震梁从随身的皮包里拿出一个档案袋,递给杜成。

“我没猜错。”张震梁一脸肃穆,“既然你一定要做,那么,你该看看这个。”

“你他妈还跟我藏了私货?”杜成笑骂道。然而,他看到张震梁的表情,意识到这并不是个玩笑。

档案袋里仍然是刑事案件卷宗。杜成翻看了前几张,脸色突然大变,手上翻动的速度越来越快。

“震梁,”杜成合上卷宗,死死地盯着徒弟,手已然开始发抖,“这……这是什么?”

林国栋捧起方便面的纸桶,喝下了最后一口面汤,心满意足地咂咂嘴。

这玩意儿的确省事,也好吃,比过去的速食面强多了。

他起身离开桌子,走进厨房,把面桶扔进垃圾桶里,倒了一杯凉白开,还顺便看了看正在充电的手机。

那是他的新“玩具”,可惜把玩了半天就没电了。不过这不要紧,在手机充满电之前,他还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可做。

林国栋重新回到电脑前,继续浏览一个网页。那是某门户网站制作的一个关于食品安全的专题。林国栋边看边嘀咕,不时扭头看看厨房。

他刚刚吃掉的那桶某品牌方便面,因被质疑使用地沟油,也在网页中所列的食品黑名单中。

林国栋骂了一句脏话。看来这新世界也并非事事美好。

他调整了一下坐姿,继续浏览网页,无意中,他看到了前几期专题的链接。鼠标在链接上缓缓移动,最后,停在了其中一个上。

《他就在你隔壁—中国连环杀手档案》。

林国栋的脸上浮现出奇怪的表情,似乎既期待又倨傲,仿佛一个尖子生在查看成绩单。他腾出一只手,抽出一支烟点燃,然后才按下鼠标。

咔嗒。

显示器的亮度骤然降低,一个色彩暗淡的页面打开。

龙治民,陕西人,自1983年起,以雇工及提供住宿为名,将48人诱骗至家中杀害。

王强,辽宁人,自1995年起犯下多起抢劫、强奸、杀人案,受害者至少45人。

杨新海,河南人,自2000年起,在多地流窜作案,共杀死6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