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同一天|(第2/4页)

布洛德斯基不见了。

当里奥听到这几个字时,他感到一阵难受,他就在家里与库兹明少校召开了一场紧急会议。在里奥终于找到犯罪证据之时,犯罪嫌疑人却跑了。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他的导师似乎很满意。这个叛国者的行为证实了他的理论:他们的工作就是不信任。如果一项指控只有百分之一的真实性,那么宁愿相信整个指控都是真的,也不要忽略了它。里奥接到命令,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抓到这名叛国者。里奥不吃不睡也要抓到这个人,他现在唯一的任务就是让这个人锒铛入狱——按照库兹明沾沾自喜的说法就是,他早在三天前就应该被关进监狱。

里奥擦了擦眼睛,他愁肠百结。说好听点,他这是天真,说难听点,就是无能。他低估了对手的能力,胸中突然涌出一股无名怒火,他真想踹一脚那张四脚朝天的桌子。但他并没有这么做,他已经被训练得喜怒不形于色。一名下级军官匆忙走进屋内,也许是迫切地想要帮忙,以表忠心。里奥把他打发走,他只想一个人待会儿。他稍作冷静,盯着已经覆盖全城的雪地发呆。他点起一根烟,朝窗玻璃上吐了一口烟圈。到底哪里出了差错?嫌疑人一定是看到有人跟踪,然后才计划潜逃的。如果他烧毁文件,这表明他迫切地想要隐藏与自己间谍活动或目的地有关的资料。里奥认为布洛德斯基已经制订一套潜逃计划以及一条逃出这个国家的路线。他必须要找到这个计划的部分证据。

邻居是一对七十多岁的退休老夫妇,他们与儿子、媳妇以及两个孙子住在一起。一家六口人,只有两间房间,这并不常见。这六个人全部肩并肩坐在厨房里,一位下级官员站在他们身后,以示威胁。里奥可以看出,他们知道自己由于另一个人的罪行而全部受到牵连,他能够看到他们的恐惧。他马上将眼前看到的一幕摒除脑外——他已经为自己的多愁善感而犯过一次过失了,他走到桌前:

“安纳托里·布洛德斯基是一个叛国者。如果你们以任何形式帮助他,甚至什么都不说,都会被视为是共犯。你们的压力是如何证明对国家的忠诚,而你们有没有罪对我们来说构不成任何压力。现在,你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吧。”

那位长者,也就是祖父,无疑是一位精明老练的幸存者,他把自己所知道的所有信息都全部供述出来。他模仿里奥的语气,字字斟酌,表示这个叛国者那天早上去上班比平时稍微早了一点,他拿着和平时一样的公文包,穿的衣服与戴的帽子也和平时一样。这位祖父不希望给他们留下不合作的印象,于是提出这位叛国者可能会出现在哪里的想法和建议,所有这些在里奥听来不过就是妄加揣测。祖父最后表示,他们家所有人都不喜欢布洛德斯基这个邻居,对他也都不信任,以及唯一喜欢他的人就是齐娜·莫罗索夫纳,也就是住在楼下的那位女士。

齐娜·莫罗索夫纳年纪约莫五十岁,但就像个孩子一样在颤抖,她想要通过抽烟来掩饰什么,但并不成功。里奥发现她站在一幅斯大林著名肖像——光滑的皮肤、智慧的双眼——的廉价复制品旁边,这幅复制品挂在她家壁炉上面一个显眼的位置上。也许她认为这幅画可以保护她。里奥连自我介绍都懒得作,也没有出示自己的身份证件,而是直切主题,想要让她措手不及:

“为什么整栋楼的人都不喜欢也不信任安纳托里·布洛德斯基,而你却和他成为这么好的朋友?”

齐娜有点不设防,这个谎言让她颇为愤慨,一时忽略了自己的谨慎意识:

“楼里的每个人都喜欢安纳托里,他是个好人。”

“布洛德斯基是名间谍,但你说他是个好人?叛国难道是美德?”

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已经为时已晚,齐娜开始重新润色自己所说的话:

“我的意思是说他非常注意不制造出任何噪音,他非常有礼貌。”

这些补充说明说起来结结巴巴,已经无关紧要。里奥未加理会。他拿出便笺本,用大写字母写下措辞不当的几个字:

他是个好人。

他写得非常清晰,她也看得清清楚楚:她今后的十五年岁月就被他这样一笔勾销了。这几个字足以宣判她是一名共犯,她将要接受作为一名政治犯的长期刑罚。在她这个年纪,她几乎没有机会活着走出劳改营了。他无须明确说出这些威胁,大家彼此心照不宣。

齐娜退到屋子角落,熄灭香烟,但立刻又后悔了,胡乱伸手又掏出另一根香烟:

“我不知道安纳托里去哪里了,但我知道他没有家庭。他的妻子在战争中遇难,儿子死于肺结核。他几乎没有任何访客,据我判断,他几乎没有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