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15页)

思想了想,说:“刚才拼接的时候我看了一下,里面的集成电路板确实是遥控电器用的。不过你这么一说,我倒也糊涂了。难道是长虹电视机的原装遥控器坏掉了,店家就补了个杂牌子的凑合着使?至于为什么上面只有李家良的指纹,我可就真的猜不出来了。”

刘突发奇想,将遥控器的按键逐个按了一遍,本来她以为能够启动什么特殊的装置,但结果毫无动静。

她失望地叹了口气。

我国警方最常用的室内搜索模式有两种:直线搜索法和网格搜索法。而欧美等国警务人员使用最多的是关联搜索法。关联搜索法是指根据犯罪现场、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和物证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搜索,比如在现场的地面发现烟灰,你就要去找烟头,通过烟头上残余的唾液DNA寻找犯罪嫌疑人,还要思考为什么这个房间没有设置烟灰缸……这是一种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勘查的搜索模式。

脑海里浮现出自己在中国警官大学授课时的话语。

此外,在犯罪现场还存在着一种有趣的“吸铁石定律”:有价值的证物之间仿佛存在着磁性,总是集中在某一两个区域,如果你在这里发现了物证A,那么存在逻辑关系的物证B可能在附近,而毫无逻辑关系的物证C很可能也在附近。这往往是因为大部分罪行——尤其是室内罪行都是集中在某个狭小区域内发生的,证物也就相对比较集中。这就提示我们:在犯罪现场勘查中,特别是对证物的搜索中,要全面、细致、一丝不苟。

吸铁石定律:有价值的证物之间仿佛存在着磁性,总是集中在某一两个区域……

她呆呆地看着靠西墙的那张双人沙发,遥控器就是从它下面找出的……有点别扭,说不出是哪里,但就是觉得别扭,难道是视觉出现了偏差?她向前走了一步,意识到了问题出在哪里:这张双人沙发的位置好像有点不大对,它和其他沙发一样,背面本来应该和西墙有着两拳左右的距离,但事实上,它似乎比别的沙发往外多出了一点。

她绕到了双人沙发的后面,蹲下来,发现满是尘埃的地面上,有一道灰白色的线露在外面,很明显,这张双人沙发的“屁股”过去应该是盖在这条线上面的,但是最近向东挪动过,而且这个挪动还有意偏移了角度,向着包间窗户的方向(南)略微倾斜。

“思,你查一下资料夹的照片,从门口向南的Overall Views(概览照相),看看这个沙发的移动是犯罪现场的原始状态,还是刑警们在勘查中造成的。”

“原始状态。”思查看后回答。

那么,为什么要移动这张双人沙发?

思看她一脸茫然,说:“也许,仅仅是那天晚上某个人喝多了酒,坐在这里屁股不安分,造成的沙发移动。”

刘摇了摇头:“你自己试试就知道,一个人酒醉时,座位总是往后蹭的,而像这个沙发一样往前移动,一般是清醒状态下干的事。”

“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啊。”思说。

的确,不能说明什么,所有的单个物证都不能说明什么,犹如从一根纤维不能看出整张地毯的全貌一样,但是假如有无数根纤维,并把它们织在一起,就大不一样了。

下一次勘查从标记处继续,犹如线头相接。

刘回到△处,用脚抹去这个标记,蹲下身,继续一点一点地走格子,聚精会神的样子,仿佛利用最后几分钟验卷的高考生。在那些留有血痕、玻璃碴子,特别是搁着黄色楔形卡的地方,都加倍仔细地用放大镜反复查看,不时向思要资料夹里的照片。

不行,缺少得太多了!她心里叹息着。由于缺少尸体和物证,这个犯罪现场等于既没有连续画面也没有声音的电影幕布,她必须借助那些照片,在脑海中还原这里的场景……这肯定是艰难的,实物的缺憾还在其次,最烦恼的是找不到感觉——那种一向为警界所惊叹的、只要置身犯罪现场就可以察觉到异样的天才。这可不能怨她,坟场迁移了、骨殖焚化了,磷火又从何谈起?!没有别的办法,眼下就剩这个空荡荡的包间,全都在这里了,她必须慢慢地观察,每一个平面都要当成三维立体画来看,完全靠想象和直觉来破解谜题,这又谈何容易!她知道,在一旁沉默不语的思,其实一直在质疑自己所作所为的意义,但是所有的刑事鉴识专家都是在和自我的搏斗中,获得那么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成就的。

当走格子彻底结束的时候,她还是没有新的收获。

“完了?”思一语双关地问,笑容中带有一丝嘲讽。

“你不像是我的1/3,倒像是我的对立面。”刘冷冷地说。

思耸耸肩:“无所谓,反正都拥有同一个影子——你想的话,我们可以马上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