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民生(第2/3页)

要是大家都像是谭铁头一样,不上茶馆来,只怕小二的工钱都发不出来。

时间久了,只怕是茶馆就会开不下去。

像小二一样,该怎么活下去?

刚才唐王的问话里,已经知道小二一家人,都是依靠他的工钱生活。

看着小二下去后,唐王才把这个情况说给谈御史,而谈御史整个人都不好了。

啥?要是顾客都不上门消费,只怕是茶馆就开不下去,那么会有不少人没有挣钱的地方。

比如说茶馆里的小二,茶博士、茶馆老板等,一个个都会失去饭碗。

谈御史有心说,大家改行就是,都去种田,也可以活下去。

就见唐王翻了个白眼,问:有那么多的土地吗?

这个问题让谈御史卡壳。

唐王又是翻白眼。

现在的土地大都是有主的。

没主的很少,就是出现很快就会被买走。

要是有更多的人进场抢购土地,只会造成哄抢土地。

而哄抢的下场是什么?造成土地的价格更高,会有更多的麻烦。

另外,抛开土地上的争端。

再往深里讲,茶叶运过来,需要人力物力。

这中间也是有人挣钱的。

还有做小食的,也是一波。

就连茶农弄出来的茶叶,要是没有人购买,也是生活无着。

难道让茶农也把茶山刨掉,改成种粮食,然后都变成穷光蛋?

听完这些后,谈御史整个人都不好,他感觉到了一种三观崩的感觉。

他以前特别看不惯,喜欢花大把钱的人。

比如说,穿的戴的像是唐王的人,都是看不上。

现在听唐王一说,合着喜欢花钱的人,也不全是负面的。

唐王说:要是人家的银子来的很正当,为什么不让人家吃好点,喝好点?

难道有钱人就应该把自己家的钱财,都拿出来和别人共享,才正确?才好吗?

谈御史听了之后,心里是有些迷糊。

但还是知道,不是自己的钱财,不能惦记着。

他坐在那里,思索了良久,还是唐王派人把他送回自己家。

经过这一次的交谈,他还是很执拗,但性子有所变化。

再也不会因为别人穿的好,就大为光火。

对余颖的事情,谈御史是偃旗息鼓。

并没有接着弹劾。

唐王知道后,对余颖更加是佩服。

对京城发生的一切,余颖倒是早就有所准备的。

在奏折送到皇帝身边时,唐王已经得到了更详细的过程。

余颖提到自己之所以出战的缘由:那个县城是她到了后,才一点点变好。

它从一个小小的小镇,变成县城,对于整个县城的人来说,它是一点点从无到有。

此外,县城外小山上的可是有百味书院,那里还有很多很多书院的学生。

这里面有可能出现出现的新思想,说不定会有牛人出现。

不把那一帮海盗打垮,书院就开不下去。

这一点是绝对不可以忍的。

经过这一战,她打算专门开一门课,专讲军事史。

让学生们学会怎么在混乱的时候,好好保存自己活下去。

讲述以上几点情况外,她请唐王注意一下京城里的舆论方向。

她只想着在县城这里好好地教书,种种田。

不想着名声大振,

也不想背上牝鸡司晨的名头。

刚刚接到这封信时,唐王还因为余颖是在开玩笑。

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不世之功。

啥牝鸡司晨?

然而事实证明余颖的想法很对。

唐王特烦自己做不了,还喜欢在战后哔哔个不停的人,有本事你行你上。

说这话的人,就应该把他们扔在战场上,让他们去平定强盗强人。别说什么做不了,难道意见都不可以提?

好在是阴差阳错把铁头御史搞定,唐王倒是轻松下来,再见到谈御史倒是可以打个招呼。

为此皇帝还特意留心了一下,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他后来就找来唐王问:“为什么会想到和谈御史说这些事情?你不是看不上他吗?”

“陛下,臣到现在也不可能和他成为朋友,因为我们之间思想理念差得太多。”

“但谈御史别的不怎么可取,只有一点令臣佩服。”唐王说。

“哦?是他一直只用俸禄?”

“嗯,能做到这一点很难的。”

“因为周围的人都在想着过的更好,唯独他一直是丁点好处都不收,这一点很难。”

“是不是你做不到?”皇帝说。

“是!臣喜欢锦衣美食,要是让我去当他那样的官,怎么也做不到。”

“要是臣是谈御史,一定会想在合法的情况下发家,这就是我和他理念不同。”

哈哈哈,皇帝有些失笑。

唐王这人的确是喜欢美食。

家里的厨师,一个个都是开动脑筋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