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萧氏(第2/3页)

萧家不想着让女儿掉价,才咬牙借钱。

等到皇帝大肆清理借款,导致他们夫妻不得不分开。

海氏带着大量资产,嫁进侯府。

就给原本不安定的侯府,有了一丝喘息之机。

跟着是薇娘插手瑜哥的各种事情。

每每想到这里,她都恨不得给过去的自己两记耳光。

她宁可儿子落在海氏手里,也不希望是薇娘在他的身边。

那个女人,让他们母子相见相认,只会是障碍重重。

海氏只怕是被多次被算计后,才慢慢清醒过来。

她明白侯府就是一个大泥沼,准备跳槽。

正好萧氏自己冒出来。

海氏抓住机会。

想清楚后的萧氏,就深感头疼。

但想到了大儿。

她就是明知道不好,也会跳进来。

好在是那几房分出去。

不然麻烦事更多。

那些人只怕挑唆完长子后,又会来挑唆别的孩子。

这怎么行?

她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这些年过来,她和夫君靳侯爷的感情还是有些变化的。

他们夫妻两个人在最情热时被分开,这种情况让两个人相互牵挂。

种种不顺把彼此之间的情感,变成最纯最真的存在。

当年海氏的嫁入,也没有改变这种情况。

甚至海氏生了孩子。

在靳侯爷心里也没有什么分量。

和萧氏根本就无法相比。

这一点是多年的贵族教育出来的成果。

在古代社会里,男人有了心上人,和别的女人睡几觉,也是常有的。

那一个个对着妻子写出精彩绝伦的情诗者,往往私生活里出现过一个个红颜知己。

比如说元稹在发妻韦氏死后,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看完这首诗,只会觉得韦氏多么的幸福,令夫君牵挂。

事实上元稹情史相当的丰富。

所谓的红颜知己相当的多。

有名有姓的就有六个。

不知名的,不知几何。

韦氏算是元稹的白月光罢了。

而被靳侯爷当成了白月光,放在心里是萧氏。

海氏离开后,再一次生活在一处的他们,刚开始也是很好的。

夫妻两个人再一次在一处,简直就是情深。

在一起时,都是恩恩爱爱的,简直是处处撒狗粮。

但等到那几房搬走后,她才发现一个问题,她和夫君之间有些隔膜。

后世有句话可以形容这种情况,那就是:相爱容易,相处难。

有很多次,萧氏会在心里觉得从前的自己太傻。

和夫君的感情,渐渐变得淡了几分。

不知道是从什么事情起?

看到靳侯爷,他和她竟然已经渐渐无法察觉对方的心意。

虽然举案齐眉,但到底是意难平。

是她变了?

还是他变了?

他们曾经的心意相通,在侯府分家后,就渐渐消失。

在孩子教育方面的分歧,等侯府清净下来,反而成了大问题。

萧氏知道后,不知道说什么好。

有那几房在时,大房的人就是有些矛盾,也是小矛盾。

等到侯府清净后,萧氏才发现小矛盾变成大矛盾。

后来才发现有些问题不是大矛盾。

而是一个个刺进皮肤的刺。

那种刺。

即使不碰就会刺痛不已。

如果一直拔不出来,就会一直隐痛下去。

也不仅仅是因为长子这件事。

直到现在,她才有些明白过来,她和靳侯爷之间还夹杂着海氏。

那个女人飘然远去之后,看上去完全退出,但却会在每一年送来节礼。

即使是经过唐王府的手,但还是会引起靳侯爷的注目。

萧氏自然是知道,这是海氏儿女必须做的事情。

这是一种礼节。

如果不做,说不定会引来别人的DISS。

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一次收到那些东西,靳侯爷都会心思转一下。

靳侯爷在和离前,并不知道海氏会找到一个撑腰的人。

等知道后,什么都晚了。

对于海氏的远离,他倒是没有更多的想法。

但他心里还是有些牵挂那两个孩子。

作为一个在对待曾经的继室完全无感的男人。

对自己骨肉还是有一点点的挂念。

但也没有太多。

没有相处自然是没有太多的感情。

等余颖出资修建出来的百味书院渐渐出名后,靳侯爷心里不是滋味。

要知道百味书院,在不到十年时间,就有了可以和老牌名书院抗衡一番的底气。

如果书院以镇南侯府的名义出办,那么侯府的日子只怕是好过很多。

偏偏是和离的海氏办的。

她有那个能力,却一直在侯府装傻。

只怕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才会出这个头。

可惜的是和侯府没有关系。

靳侯爷不知道说什么。

萧氏知道后,也不知道说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