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2/4页)

郭小丽的父母一起点头。

“她是个内向的人吗?”

郭母说:

“是,除非是和很熟悉的人,否则她很少说话。”

我把《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翻来翻去,最后,停留在郭小丽生前看到的那一页上,书中正叙述到,哈利·波特正在使用一种新学的魔法,并为此而非常兴奋。

“她经常上网吗?你们知道她喜欢浏览什么网页吗?”

郭母说:

“是的,小丽是个非常安静的女孩。晚上在家的时候,她不是看书,就是上网看电影或者听音乐,至于你说的什么网页,我们就不知道了。”

“她喜欢聊天吗?”

郭母说:

“聊天?和谁聊天?”

“我是指网上聊天。”

郭小丽的父亲和母亲看起来有点困惑。我想,对他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如果不经常接触或者使用电脑,网络聊天便是一个他们根本无法理解的概念。但对一个经常使用网络的年轻人来说,聊天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在今天,网络已成为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工具之一,更为关键的是,聊天常常可以帮助人们打发无聊的时间,尤其是对郭小丽这样一个经常独自度过夜晚的女孩来说。

我指了指郭小丽的电脑,询问他们能否把这个笔记本带回局里查看,并说明,查看完毕之后,我们会完璧归赵。在取得郭小丽父母的同意后,邓浩把笔记本装进了电脑包里。

离开郭小丽的书桌,我又继续查看着屋里的其他地方。

由于郭小丽卧室的摆设实在简单,因此,我们没用多长时间,就勘察完了绝大多数物件。最后,在征得郭小丽父母的同意后,我打开了郭小丽的衣柜。

在郭小丽的衣柜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女士服装,还有十来只女士皮包。它们大多数看起来都很新。其中,居然不乏香奈儿、爱马仕、古孜,还有纪梵希这样的国际名牌。据我所知,这些品牌的商品均是价格不菲的,以郭小丽的收入而言,怎么可能消费得起?!于是,我稍微仔细地进行了一番观察,结果发现,通过那些衣服和女士皮包的质地以及做工进行分辨,很容易就能辨明,它们基本上都是些冒牌货,或者高仿品。

我想,虽然郭小丽是个内向并且单纯的人,但却并不妨碍她崇尚奢华的物质生活。这从她经常阅读时尚杂志以及所选的服装品牌上,便可略见一斑。只是,除此之外,我们在郭小丽家里几乎一无所获。一切都很寻常,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格外关注的。

不过,我并不失望,我一直相信,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

和郭小丽的父母分手之后,我站在楼道门口思索了片刻,决定立即去郭小丽的单位一趟。邓浩问我:

“要不要我先打电话联系好?”

“不用,今天又不是周末,他们单位肯定有人。郭小丽那天请了假提前下班,或许,她单位的同事会知道点什么。这事宜早不宜迟。对我们来说,我们必须搞清楚郭小丽在离家当天都做了什么,尽可能详细地了解她最后二十四小时的行动细节。这样,我们就能画出她最后二十四小时的活动路线图。”

郭小丽所在的公司位于海淀区知春路。公司办公室设在一栋非常陈旧的、砖混结构的六层楼里。那楼看起来应该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建筑,建筑墙体裸露着本来的颜色。由于年代久了,且建筑外墙没有任何装饰,远远望去,呈现出一种发乌的红色。楼前有个不大的院子,院子里有个花坛,花坛里胡乱栽着些廉价的花和绿色植物。院门很大,用钢筋焊接而成的门头上挂着三个偌大的红字“写字楼”,无名无姓,显得有些滑稽。

我和邓浩下了警车,寒冷的风迎面而来,吹得我的脸隐隐生疼。我下意识地裹紧了外套,三步并作两步地钻进楼里。

我们在一楼门厅的水牌处站住,在水牌上仔细寻找着郭小丽公司的名字,水牌显示,公司的办公地点在三楼。

坐着行驶异常缓慢的电梯上了三楼,我们向一个长相中庸、身材微胖的前台小姐说明了来意,随后,就被她领进一间装修已经很陈旧的会议室。等我们坐下后,她说:

“我已经通报了,经理说他一会儿就来。”

这间会议室和这栋楼一样很旧,给人一种风尘仆仆、充满沧桑的感觉。浅黄色的三合板墙围已经斑驳陆离,油漆脱落,露出白色的腻子,还有灰尘日浸月累不断沾染形成的灰色。在IT公司云集的中关村一带,这大概是那种最不起眼的小公司了。

公司经理姓刘,是个与我年龄相仿,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他细长的身材,戴一副黑边眼镜,说起话来柔柔弱弱、文质彬彬,活脱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显然缺少和警察打交道的经验,对我们的到来,似乎颇有点无所适从。当我和邓浩简单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并向他出示证件后,他满脸狐疑的神色。而等我们说明郭小丽的遭遇,以及来此的事由后,他脸上则充满了难以形容的惊讶神情,嘴巴张出了个“O”的形状,许久许久也没有还原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