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3/4页)

“还不止呢,”他接着说下去。“这样一个爆炸,如果发生在卢普区,能把一街区内的任何一个人烧成灰烬。四分之一英里外,也会有超过25万人会在一天内死于核辐射疾病。半英里以外,仍然有数千人丧命。方圆5-10英里之内的整个环境,也会被永久污染。”

“可你知道吗,全国只有一个医院能治疗核辐射病,真要命!”克拉伦斯说。“而且还在田纳西,上帝啊!”

“该有一种用来防护的药品吧?”我问。

“碘片嘛,”克拉伦斯说。“但这个只在事前用才有效。而且就算预知事情会发生,怎么可能及时而又足量地分配到每个人手里呢?”

“不过他们没有以卢普区为目标,”我说。“他们安在了抽水房底下的水里。”

“这一点我们要感到庆幸,”勒琼说。“但是毁掉水源依然是很严重的事。人类三天不喝水就不能活。如果所有的瓶装水都喝光了该怎么办?”

我双唇咬在了一起。

“社会秩序崩溃。抢劫、恐慌、混乱。医院爆满。还有,别忘了,芝加哥市中心必须全员疏散,从此荒败。商业、交通。什么都没有了。就这样持续几十年。”他摇摇头。“亲爱的,你将会看到一场大灾难;相比之下,‘9·11’只算得上一个生日派对。”

我捂住脸。一时静得可怕,只听见笔记本电脑的嗡嗡声。

勒琼轻轻地把我的手从脸上拨开。“但是这些都不会发生了,艾利。一切都不会发生了。”

我抬起脸。

“你知道为什么吗?”他用手抬起我的下颌。“就因为你在那场审判中挺身而出。”

“那个射频干扰,”我轻声说。“录像带上的。”

“那正是我们的突破点,”他向克拉伦斯示意:“告诉她。”

“那不只是简单的发射器和接收器,而是个复杂的信息包无线电设备。我们发现里面有量表,用于监测箱子内部的环境并回传所有数据:温度,湿度,压强,电量,还有其他指标。”

“这些都传回五大湖石油公司大楼了?”

“是啊。不过谁知道那些数据又从那个大厦传到了哪儿呢?瞧,妙就妙在这一点上。那些监控箱子的科学家——或是手握按钮的人——可能在世界任何地方:芝加哥,中东,亚洲都行;只需要一台电脑和一个调制解调器。”

“可是我们去抽水房那里拍摄是一年多以前了。你是说那个时候箱子就已经在水下了?”

“看起来是这样,”克拉伦斯说。

“‘9·11’之前就安上了?”

勒琼点点头。

“他们怎么弄到那儿的?”

“可能是从港口运进去的,装在钢制集装箱里,然后用驳船走密西西比河运过来。”

我感觉自己的眼睛瞪得圆圆的。万一桑托罗把它偷卸下来了呢?那岂不是偌大一个讽刺?

“戴尔·里迪在哪里?”

“我们在找她,”他说。“她跑不远的。我们派了一整队人去五大湖公司,正在路上。”

我身子前倾,抱住膝盖。“我不明白。以前怎么会没一个人发现抽水房的天线呢?”

“就算是在夏天,那里也没什么人。再说了,除非事先知道有天线而安心去找,否则是找不到的。他们用的是又细又软的导线管,贴在平面上几乎看不见。”他用双手在空中比画出天线的路径。“他们把线从‘志愿者护士’的基脚处拉起来,顺着墙往上牵,然后让天线从吊桥上方的窗子里伸出来。天线本身还不到六英寸长。”

“但你们去那里巡查了呀。”

克拉伦斯搭了腔。“我们开车检测过,带一个场强计2 坐船出去巡查,但在那边待的时间不够长,而且那个信号装置似乎是每六到八个小时才启动一次,收发信号;除非刚好那时巡查到那里。”

“但我们捕捉到了,”我说,“因为我们当时在那儿拍了十个小时。”

克拉伦斯竖起一根拇指。“完全正确。”

“那——它的电源怎么解决的?”我问道,回想着和汉克的对话。“什么电池能维持将近两年的时间?”

“燃料电池,”克拉伦斯答道。“那东西是航天飞机上用的,刚开始在商业上应用。这种电池把少量的燃料转化为电能,就可以维持好几年的供电。那箱子里就装了一个。”

“我赌萨米尔在德保罗或者伊州理工3 学过机电与计算机工程,你们愿赌多少钱?”勒琼说。

“就在他上斯库巴潜水课的空档,”我说。

“他就是专门来干这事儿的嘛。”勒琼耸耸肩。

“不过,他们怎么能把那种东西放下水、安在抽水房下面却没人看见呢?”

“‘9·11’之前,抽水房的安保工作如同儿戏。晚上还有小孩子游到里面去,抽大麻,潜水。冬天的时候,好几个星期一个人影也见不到。”他微微地笑着。“嘿,深夜里带上东西坐船过去,闯进或者潜到‘志愿者护士’那儿,把线缆和天线连接起来,然后把箱子放下去。算不上什么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