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回乡(第3/9页)

“臣代从英谢陛下隆恩。”

“狄爱卿,再过两个多月就是新年,又恰逢你的寿辰,回乡好好庆祝一番吧,朕到时候自会有厚礼相祝。好啦,你去吧。”

狄仁杰跪倒在地,含泪叩头:“陛下隆恩,臣感激涕零,虽肝脑涂地无以回报。老臣去了。陛下您要千万珍重啊。”

武则天缓缓离去,狄仁杰仍然跪在那里,跪了许久,几缕白发从帽檐下探出,在秋风中抖抖索索,他低着头,一片枯叶飘飘荡荡地正好落在他的面前。狄仁杰这才摇晃着站起身来。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悲凉和空荡,一阵鲜明而不祥的气息,让他在一瞬间竟有些晕眩。他第一次不敢肯定,自己今天的言行究竟是对还是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他没有时间周密思考,几乎完全凭借本能做出了判断,并且下了赌注,但他甚至都不知道,这将是怎样的一局棋,棋枰的对面又是谁。

“回去,该回去了。”

狄仁杰慢慢步出天津桥时,天色都有些擦黑了。

狄府的管家狄忠迎上前来,将他扶入马车中,一边吩咐起行,一边嘟着嘴道:“老爷,下回小的能不能不穿这件袍子啊?您看我在这里候了您一天,就让人当怪物瞧了一整天。”

“什么?”狄仁杰一愣,看清楚狄忠身上那件价值连城的羽缎锦袍,忽然大笑起来,“好啊,不用穿,以后再也不用穿了。狄忠啊,回去后你就把它烧了。”

“是,老爷!”狄忠响亮地答应着,高兴极了。自从上回老爷连赢三局双陆,从张昌宗身上赢下这件武皇钦赐的集翠裘后,每次进宫就让狄忠穿着这个袍子,实在把狄忠腻味坏了。总算今天狄仁杰心情好,他以后可以不用受这个罪了。“老爷,小的回去就把它烧了,这袍子上一股子又甜又酸的怪味,烧了才干净!”

洛阳,狄府。

夜深了,二更已敲过。狄仁杰的书房里灯火通明,却安静得没有一丝声响。狄仁杰埋头翻阅着面前的公文,并不时地停下来思索着。一个人影来到他的案前,狄仁杰并无丝毫意外,只道:“从英,今天回来就没看见你,现在又是从哪里钻出来的?”说罢,才抬起头,微笑地端详站在案前之人。

此人年约三十来岁,身材高大,站姿挺拔威武,一看便是武将的风范。瘦削的面庞上五官鲜明,显得十分精明强干,但那双望向狄仁杰的目光却格外谦恭坦白,就像望着一位从心底里敬爱的长辈。他便是狄仁杰最倚重的卫士长袁从英。

十年前,狄仁杰外放宁州刺史期间,遇上当地的突厥人阴谋暴乱,情势相当紧急。这个袁从英恰在宁州的卫府从军,因谙熟突厥语被狄仁杰选中,潜入突厥人中侦查到关键敌情,与官军里应外合粉碎了贼人的阴谋。袁从英在此役中表现出的有勇有谋和忠肝义胆,受到狄仁杰的青睐,便将他调来自己身边担任卫士。之后的十年中,袁从英对狄仁杰始终忠心耿耿,出生入死从不敢有辱使命,逐渐成长为狄仁杰最信任的卫士长,两人之间也建立起了父子般的深厚情谊。

听见狄仁杰问话,袁从英答道:“大人,下午圣旨来过了。卑职接了旨就去卫府交割,他们硬拉着我喝饯行酒,刚刚才散。”

“哦?这么快。圣旨怎么说?”

袁从英疑惑地瞧了瞧狄仁杰,道:“圣旨说圣上已经准了大人致仕返乡,即日启程。并命卑职即刻遣回卫队和军头,官凭交还卫府,随行伴护大人回乡。大人,这些您都知道了吧?今天圣上就是为了这件事召您进宫的?”

“嗯,圣上确实是为了这个召我进宫的。那么,现在我倒想问问,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

“我?大人和皇帝商量好的事情,我能怎么看?大人,您年事已高,本不该再太过操劳。这回圣上开恩准了您致仕,您就高高兴兴地回家咯。”

“我自然如此,那么你呢?”狄仁杰站起身,背着手在屋里踱起步来。

袁从英低着头,目光跟随狄仁杰的步子,轻声道:“大人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狄仁杰一转身,注视着袁从英的眼睛:“胡说!你是朝廷的大将军,又不是我狄仁杰的私人卫属。你的职责在朝廷,在大周,而不在我狄仁杰!”

袁从英道:“大人,今天卑职已经交出了大将军的官凭,此时此刻,从英已经不是大周朝廷的大将军了。从英跟随大人这么多年,看得很明白。所谓权位,予取予夺,本都是朝廷的一句话。为国效力是军人的本分,也是从英的心愿,但却不是为了当什么大将军。在从英看来,保护大人,协助大人,就是为国效力,绝不单单是做您的个人卫属。因此大人需要从英一天,从英就为大人效力一天。哪天大人不需要从英了……从英自会向朝廷请命去镇守边关,有朝一日为保家卫国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才是从英理想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