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你们不行,并不代表我不行!(第5/5页)

自己要不要收购民用悍马品牌?

然后自己生产电动悍马,硬派越野车和硬派皮卡车市场销路应该很不错,可以赚下老外的钱。

当年全球一年能卖七八万辆悍马,价格还不便宜,如果是没有油耗成本忧虑的电动悍马,只要价格不要太离谱,销量会非常好。

原计划中的SUV未来01和超跑未来02,造车进展会非常慢,因为沐阳要求太苛刻了,大多数要自己造,人员经验不足,要一切从零开始。

如果收购了民用悍马,只要在国内生产出三元锂电池,在原悍马的平台上生产电动悍马车会非常快,可以派国内人员到悍马工厂学习悍马的造车经验,星海集团掌握造车经验就会快一些。

国内能够生产的,比如电池和铝合金汽车用板,可以在国内生产再出口到悍马公司,一是提升效率,二是降低综合成本。

至于收购难度,也许对藤中重工来说是难题,但对星海集团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沐阳没打算把悍马搬到国内,搬回国内,大多海外工程师不愿意来华,买到的悍马就相当于一个空架子,就相当于买了一个品牌而已。

还不如在海外工厂重新组织人员造新车,等在海外打响名气,再回国销售,消费者更容易接受。

国人对舶来品比较认可,特别是汽车,一向认为国外的是最好的。

想让国人对国产车认可,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行。

风险也有,比如悍马销售好,这种公司肯定被逼上市瓜分利润,根据法规,星海集团想取走所有利润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且一些资料都要被审查。

但对沐阳和星海集团来说,到了那个时候,已经利用完了,已经不重要了,而且上市赚钱,可能拿不到大部分钱,但哪怕是小部分钱,对投资来说也是大赚。

沐阳想通过点,感觉好处多多,利大于弊。

于是,他在微博上发了一条信息:“民用公司已是昨日黄花,要学会创新,而不是倚老卖老,如果通用公司想出售的话,我可以考虑一下,星海集团不缺钱,1.5亿美刀随随便便出。

悍马在我手里,随便玩玩,也能玩出新花样。

你们不行,并不代表我不行!”

“等到悍马收购成功,如果民用悍马前总裁约翰愿意来华国见我,也许悍马的总裁位置还是你的,只要我满意,薪酬待遇随你开。”

没错,沐阳还是打算用约翰,只有他熟悉原班人马,只要他能够召回原班人马生产制造悍马,而且愿意低姿态来华国见他,邀请他并不是不可以。

悍马辉煌过,约翰有功劳,有他的优点,也有他的缺点,那就是傲气,不想改变。

每个人都有缺点,沐阳用人,能使用对方的优点就好。

换作一个人当总裁,想顺利启动原悍马公司难度比较大。

沐阳说是薪酬待遇随他开,也不是让他狮子大开口。

他敢来华国,证明他很想要这份工作,那他肯定会提出合适自己的薪酬待遇。

购买民用悍马,并不是为了证明星海集团能造车,为了口嗨而收购,沐阳没有那么闲情。

至于内森的话,沐阳又发了一条微博:“既然通用汽车副总裁内森这么有信心,那我就答应你的打赌。

可别到时候输了打赌,拿个道具来忽悠我。

自新车真正上市,12个月内,星海集团旗下汽车品牌销售不低于五万辆新能源汽车。

当然,你赢了,一亿美金是你的!”

沐阳直接堵死他找道具,他相信自己能做到,前提是能够收购悍马。

至于那一亿美金,应该足够吸引全球媒体疯狂报道了,哪怕输了,也足够把品牌炒火了,那也不亏。

想在全球宣传,而且想让一个话题热许多年,一亿美金真的难以达到效果,而且还是真金白银付出。

赌注太少,那跟放屁一样,没啥宣传作用,还不如干脆弄大一些,给新能源车造势。

内森的身价当然不低,也许作为职业经理人没有什么通用股份,但作为一家年营业额达到一千亿美金的副总裁,一年几百万美金收入肯定有的,一亿美金赌注不算侮辱他。

但沐阳有信心,悍马在2006年销量都能达到7万多辆,但如果是电动车,而且续航很高,价格不离谱的情况下,销售会更佳。

赢了,一分钱不用出,相当于省了广告费。

当然,还是有不少风险。